形态特征
雄虫:假头基突粗短,其长小于基部之宽;基节Ⅰ 外距较内距短,基节Ⅳ外距长约等于基部之宽,末端超出基节Ⅳ侧缘。须肢第2节背面后缘有很短的背刺;转节Ⅰ 背距发达,末端尖细,气门板背突背缘有几丁质增厚部。
雌虫:盾板表面珐琅彩较浅,在颈沟附近,眼周围及后方中部有小片褐斑。转节Ⅰ 背距发达。末端尖细。转节Ⅱ、Ⅲ有细小的腹距。基节Ⅳ外距略向外弯,末端超出基节Ⅳ后缘。气门板背突背缘有几丁质增厚部。1
生活习性主要生活在山地草原或半荒漠草原。在新疆沙湾紫泥泉,3月下旬至4月,边缘革蜱数量很大。此地海拔高度约1200—1400米,植被主要是针茅Stipa capillata。冰草Agropogon cristata狐茅Festuca sulcata和芨芨草等禾本科植物。在新源拉那提海拔高度1100-1500米的山麓,除芨芨草,窿草等禾本科植物外,在阴坡,半阴坡,山沟,山谷和山茅等处还有呈“岛状”分布的小灌丛,在这里,边缘革蜱与全沟硬蜱和刻点血蜱同时发现,但以边缘革蜱比重最大,占60—70%,在活动高峰期边缘革蜱密度为21只/人工布旗500米。成蜱主要在3-5月活动,4月上旬最多。在自然界一年发生一代。室内饲养条件下(20一25℃相对湿度69—75%),从雌蜱吸血到下一代成蜱出现,总共需83-116天,平均102.5天。1
宿主成蜱:牛、马、绵羊等大、中型哺乳动物。
幼蜱和若蜱:啮齿类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2
分布国内分布:新疆
国外分布:前苏联、土耳其、叙利亚、伊朗、阿富汗、欧洲和北非一些国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