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创伤弧菌(hǎi yáng chuāng shāng hú jūn),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一旦感染上,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简介海洋创伤弧菌,一种感染后死亡率很高的细菌。
海洋创伤弧菌是分布极广的海洋细菌,自然生存于近海、海湾的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这种细菌最适宜的生存条件为37℃下、10~20g/L盐度。1
感染途径
主要有两种感染途径,一种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在于其引起胃肠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另一种感染途径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很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
这两种细菌感染途径:破损皮肤感染和经口感染。破损皮肤感染,主要通过伤口接触海水或被海鲜刺伤形成感染。“有的人伤口破了,去海里游泳,就有可能感染这种细菌;也有人在清洗海鲜时,手被海鲜扎了而被感染。2
易感人群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有肝病、慢性疾病者才是高危人群。
病例2010年9月,鄞州人老李和北仑人老张,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一个差点被截肢,一个差点没命。
2011年9月4日,一名19岁的象山小伙子因此丧命。
2012年8月15日下午,69岁的陈老汉,去象山县人民医院就诊。当时,他的腿上长了很多水泡,有些发烧。医院皮肤科陈主任看到老人症状,怀疑他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随即被送往宁波市级医院ICU抢救。
2017年1月10日傍晚,广州男子洗鱼被扎了下,半条手臂没了。广州朱俊杰的妻子买回一条太阳鱼,朱俊杰在处理鱼的时候,右手不慎被鱼刺扎了一下。一家人并没有重视及时处理伤口,以为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到,第二天朱俊杰就突发高烧、右手发肿发黑。12日晚,朱俊杰在医院确诊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并于次日凌晨进行了紧急截肢手术。
2017年7月,患肝硬化疾病出院一个月的宁波男子毛先生去医院复诊。因在一个多月前,因贪吃烧烤,导致生命垂危被送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饮食上不曾忌口,将烤牛肉、烤生蚝、烤鱼都尝了个遍。吃完后便开始感觉腹胀难受、胸闷气喘,且体温上升至38.6℃,随后还出现了气促、呼吸衰竭等症状,被家人急忙送医。到达医院时已出现意识不清、低血压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医生立即对其实施抢救,并化验其血液。三天后确诊是“海洋创伤弧菌”。
治疗预防治疗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疗创伤弧菌,用点滴方式注入,若是短时间内没有效果,就必须将其溃烂部分切除。
预防人们到海边戏水时、或生吃海鲜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体有伤口时,以免被此菌侵袭导致感染;处理海鲜时、应戴手套,以防止扎伤;且建议海产类食物绝对要煮熟再吃,因高温可以杀死创伤弧菌。3
特别强调不要以为只有海鲜才携带创伤弧菌,由于创伤弧菌是一种寄生菌,在肉类上也可能寄存,因此在食用食物时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建林 - 教授 -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