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久居内陆的吃鱼群众来说,草鱼和鳙鱼应该不陌生。这两种鱼自宋朝起就位列四大家鱼之二,养殖历史源远流长,但提到它们的变体----“仙骨鱼”和“脆肉鲩”,就不见得那么“妇孺皆知”了。
仙骨鱼
仙骨鱼流行于广东部分地区,一般来自于鳙鱼。鳙鱼者,花鲢也,因头部硕大而富含胶质,故以鱼头为尊,而“仙骨鱼”更是将“大头”的发挥到了极致。且看上图,这就是仙骨鱼,“头重尾轻”,身体呈明显的畸形,似专为剁椒鱼头或清蒸鱼头而生。鳙鱼本来长相不咋地,这么一整就更加怪异丑陋。这种“怪物”难道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
仙骨鱼
这种畸形鱼是人为“加工”而成的。用某种技术手段破坏鱼的脊柱,从哪儿开始破坏,就从哪儿开始停止生长。起初用电击和针刺,但成活率不高,现在大多都是急冻,即对鳙鱼苗进行特亚低温物理处理。央视七套某节目中曾采访“仙骨鱼”的养殖者,当时说的给鱼服用某种药物,但那绝对不是真相,也许是为了保守商业机密信口胡说。
传闻有仙骨鱼有五德,曰“嫩、鲜、肥、白、滑”,更有“食过返寻味”之妙,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对此鱼青眼有加,曾在《菜篮--肉之味》一书大加赞赏。能入美食家法眼者,必然有不同凡响之处。或有人说,用如此残忍的手法对待一条鱼,仅仅为了好吃,简直就是“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啊。但仙骨鱼也只是用了物理伤害,脆肉鲩则可以说是被施加了生化攻击,整条鱼宛如水下的活僵尸。
脆肉鲩
鲩,音同“换”,草鱼的别名。草鱼肉质滑嫩,吃过水煮鱼片即可知鱼片容易松散,想用筷子完整地送到嘴里有一定难度,须得像张三丰给张无忌传授的太极精要一样,夹起时“纯以意行,最忌用力”方得始终。但脆肉鲩的肉质完全不同,坚韧如猪的腱子肉,久煮不烂,用一般草鱼的烹调手法对待它是万万不行的。
脆肉鲩
脆肉鲩以广东中山为最盛,适宜切片打边炉,或炒鱼片,或浇汁焗,鱼骨酥炸配以椒盐亦是美味,鱼腩鱼肠也不必浪费;但其本身鲜味不足,入味亦不易,须下猛料,重口味烹调才更臻其妙。当然,各花入各眼,人们对脆肉鲩的评价比较两级分化,有的奉为上品,认为“肉质饱满,鲜甜弹牙”,有的则评价极低,“食过一次,冇鱼嘅味道,唔会再食下次”......不必大惊小怪,口味这东西,本来就是很难统一的。
脆肉鲩是怎么鼓捣出来的呢?其实是用蚕豆喂出来的。草鱼在正常饲养条件下长到3斤重时,开始喂食蚕豆,到6斤至7斤即成矣。因蚕豆中含有具有溶血作用的L-3,4-二羟基苯丙氨酸,当L-3,4-二羟基苯丙氨酸和草鱼体内的蛋白酶相遇后,二者一边溶血,一边修复溶血,假以时日,肉质就会发生“脆化”,即上图论文所说的“肌纤维结构蛋白变化”。喂食蚕豆时还须保证养殖环境温度在25℃--30℃之间,不然效果不佳。
脆肉鲩
脆肉鲩的来由纯属无心插柳柳成荫。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某草鱼饲养场有一年饲料不够,粮食部门给了一些蚕豆喂养草鱼,结果发现喂出来的鱼烧不烂,于是乎“脆肉”的秘密就被发现了。正所谓“饱暖思yin欲”,后来人们开始专门生产这种脆肉鲩以满足饕餮们的特别需求。目前脆肉鲩的养殖方式也更加精益求精,在初步养成之后,还需在活水中“禁食瘦身”,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消耗掉多余的脂肪,才能最终加封大职正果“脆身罗汉”。
珍珠鲩
说起来仙骨鱼和脆肉鲩的养殖方式已经算是很刁钻了,但事实上竟然还有更费周章的:以“仙骨鱼”的手法生产草鱼的缩骨鱼苗,然后再以相当于脆肉鲩的方式养殖,最后即成草鱼中的“矮富帅”----体型短宽,形如鲫鱼的珍珠鲩。就为吃条河鱼,如此无所不用其极,真值得说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p.s. 目前还有脆肉罗非,与脆肉鲩原理相同,但养殖过程有差异。脆肉罗非没有小刺,想必会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