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雨林蝎原产于亚洲热带雨林中,如马来西亚等地,体型修长,体色乌黑发亮,犹如钢琴一般,体长约15厘米左右,与帝王蝎相当类似,区别时主要看两者的钳子。马来西亚雨林钳子光滑少毛且细长,帝王钳子宽大多疣突且多毛。
帝王蝎表现为粗壮,马来西亚雨林蝎表现为苗条,2者尾针均为红色。
注明:Heterometrus spinifer就是马来西亚皇帝雨林,即亚洲雨林蝎,而原学名Heterometrus longimanus 长爪雨林另有其种。亚洲雨林是另外一种叫 Heterometrus petersii 彼得异蝎的品种。
别名马来西亚雨林蝎又名亚洲森林蝎、假帝王蝎、雨林蝎1。
简介马来西亚雨林蝎广泛分布在亚洲的热带雨林区中,是适合独居的一类蝎子雨林蝎体型中等偏大,全长12~18厘米,是世界第二大蝎。雄性个体大一些,雌性略小。它们通体全黑,强而粗壮的前螯,高翘尾部上的针钩,看起来很威武它们虽然貌似可怕,其实毒性很小。这样的长相从气势上就可以压倒对手,它们靠的是挥舞着两只大钳来制伏猎物,用不着那可怕的毒针。真正有致命毒液的家伙是那些钳子小小的、尾部很粗壮的蝎子。雨林蝎食量大,平时可以喂面包虫、蟋蟀、蟑螂等,成体也可以喂乳鼠。它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25-30摄氏度为宜,适度最好保持在75%2。
外形特征体长约15公分左右,本种与非洲帝王蝎相当类似,差别在于本种体型较为瘦长流线,螯肢表面较为细长型且表面较平滑,此外,在体型上也有相当的差异。
马来西亚雨林与普通亚洲雨林蝎完全不一样,是两种品种,亚洲雨林蝎的尾针为黑色,而马来西亚雨林蝎的尾针为红色,与帝王蝎相似。
生活习性马来西亚雨林蝎的性情并不算太凶恶,但有一些个体可能会有神经紧张,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呈现攻击状态。虽然可群居,但在争夺食物时,或繁殖季节、雌蝎产子后,仍有机会大打出手,所以最好还是独居较稳妥当。已经吃饱了的蝎子,通常都会躲在阴暗的角落或洞穴、岩缝中,慢慢消化食物,或者清洁刚被弄脏的螯肢,甚至或者休息。在休息时,本种雨林蝎尾巴会侧在一旁,跟醒来时,把尾巴坚挺倒竖,恰恰相反。还有马来西亚雨林蝎很爱清洁身体,饲养箱中水碟之水,除了喝之外,就是用来清洁。
生长繁殖卵胎生。
分布范围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雨林区中,台湾垦丁、兰屿亦有发现纪录,可能藉由浮木飘来繁殖,亦或者人为弃养。
饲养护理基本上马来西亚雨林蝎在饲养时,其适应温度比非洲帝王蝎来的低,所以非常可以适应台湾或香港大陆方面的环境,通常在常温中比非洲帝王蝎还来的活跃,防卫性显得更强。
雨林蝎属于两爬类,对温度和湿度有很高的要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蝎子拒食;而湿度过低则会导致蝎子蜕皮困难。理想的温度应该在25度~30度,以28度为宜,湿度保持在75%左右就行了。在饲养箱内,最好可提供一个稍为干燥而温暖的地方,供其栖息。
雨林蝎不太挑食,面包虫,蟋蟀等任何体形小于它的昆虫,它都能接受,有时也可以喂乳鼠以补充营养,但不容易消化,建议少喂或不喂。蝎子在幼蝎阶段食量小但吃食的频率较勤,成蝎则正好相反。
雨林蝎不太爱动,但饲养箱也不能过小,至少是蝎子体形的5倍。由于要保持湿度,所以垫材用腐殖土或者椰砖比较好,也有新手选择养鱼用的小沙砾。二者各有利弊。腐殖土和椰砖保水性较好,缺点就是需要定期的更换。沙砾比较好管理,也相对干净,但是不易控制水分,湿度也就不好管理。无论选择什么垫材,都不要忘记放入一个小水碟和定期的喷水。饲养箱内不要太多的装饰,以免影响蝎子的捕食,需要的只是一个稍微浅些的水盆和一个能供其藏身的躲避处。
饲养要点马来西亚雨林蝎适应温度的能力比非洲帝王蝎强,所以完全可以适应台湾、香港或者大陆方面的环境,通常在常温下比非洲帝王蝎还要活跃,防卫性显得更强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