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越南捕鸟蛛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把蜘蛛作为宠物饲养,最早流行于美国、日本,现在北京也掀起了养蜘蛛的热潮。养宠

物蜘蛛听起来新鲜,看上去也很酷,但是不能随意乱养。自然界中蜘蛛有四万多种,其中绝大多数或有剧毒、或生命力极弱,不能作为宠物。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的越南捕鸟王是宠物蜘蛛的一颗明星。1

分布及其习性越南捕鸟王,主产地越南,性情凶猛。在家里养这种蜘蛛,应置备一个饲养盒,里面铺垫干净沙土,并放置一小水盒。沙土可调节饲养盒里的温度和湿度,也可吸附蜘蛛的排泄物。饲养盒最好选择小型玻璃鱼缸,里面随自己的心愿布置盆景,便于欣赏。越南捕鸟王的食物主要是活体昆虫,如土鳖虫、蟋蟀、蚂蚱等。冬季昆虫绝迹,可购买活蚕蛹或面包虫喂养。生鸡蛋也可以让蜘蛛生存下来。在自然中,越南捕鸟王练就了超凡的耐饥饿能力,一般15天喂一只昆虫即可。只要有水,100天不进食,它也不会饿死。而且这种原本生长在热带雨林的大蜘蛛,能忍受的最低极限温度达-4℃。饲养得当,越南捕鸟王的寿命可长达20年。2

作为宠物,它有一些令猫狗不及的长处。比如,它非常安静,全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静止状态,不吵不闹。另外,它浑身没有任何异味,即使是排泄物也无异味,更不会携带病毒和螨虫。有些人看到通体黄褐色、爪上布满绒毛的越南捕鸟王,便很容易联想到“蜘蛛精”或“杀人蜘蛛”等情节,觉得毛骨悚然,其实大可不必。它从来不主动攻击人,它咬伤人的几率很低。也绝不会有致命危险,实际上更像被蜜蜂蛰了一下。

海南捕鸟蛛和越南捕鸟蛛的毒性对于常人来说没有危险,但是对于个别过敏体质的人来讲,被蜘蛛咬了依然会有危险。

形态特征雌成蛛体长50.00mm,腹部26.00mm×15.00mm,8眼集于一丘,前眼列前曲,后眼列近直线排列,前侧眼 后侧眼 前中眼 后中眼。前中眼间距与前中眼直径之比7∶8,后中眼间距与后中眼直径之比25∶8。整个身体被浓密的黑褐色绒毛或长毛,头胸部黑褐色,颈沟和放射沟明显,中窝横向,螯肢内齿堤具18齿和许多小齿,外齿堤无齿,触肢基节前侧和螯基外侧生有许多等长的羽状毛,胸板长大于宽,可见胸斑一对,触肢基节和下唇上生有颗粒状突起,跗节3爪,上爪下有2栉齿,下爪无齿,触肢和步足附节背面有许多颗粒状毛,各步足跗节和后跗节有毛丛,足式为1,4,2,3。腹部背面灰黑褐色,有5条黄色矢状纹,两侧颜色稍淡,前纺器一节,间距小于其直径,后纺器梢节较长。3

雄成蛛的形态特征雄蛛体长44.00mm。其头胸部为22.00×19.00mm;腹部为22.00×14.00mm。背甲黑褐色,头区及胸区周缘密布黄褐色长毛。8眼位于一扁椭圆形丘上,眼的排列及各眼大小比例与雌蛛相同。中窝弧形凹陷、前曲,中窝至头区前缘微倾斜,胸甲赤黑褐色、枣形,长大于宽,四周布满绒毛,胸斑一对。螯肢内外侧扁,外侧微隆起,内面凹扁,腹侧缘有金褐色粗刚毛组成浓厚的毛丛,外齿堤无齿,内齿堤16枚,其中近螯爪的一端4齿较大,外侧被短毛,其间有短棘3丛,为发声器的另一组成部分,此棘与螯肢外侧小棘相对磨擦成声,共同组成发声器。步足黑褐色,粗壮而长,多毛。后跗节的大半部分和跗节的整个腹面有天鹅绒似的毛丛。爪稍弯曲,爪下有爪垫。腹部黑褐色,长卵圆形,被浓密金褐色毛,其黑色斑纹与雌蛛同,呈虎纹。前纺器小,呈小锥状,后纺器大,鞭状,由腹侧绕腹部末端弯向背侧。触肢跗节密布金褐色刚毛和绒毛。从外侧看,跗节远端隆起,被浓毛。但从内侧看,此端中央凹陷,形成一环状圆圈,上生浓密的毛。生殖球赤色(生活时更加鲜红),圆球形,插入器粗而稍扁,沿中轴方向纵凹,呈长匙状。是一种剧毒蜘蛛3。

饲养工具及设施专业工具水银温度计、地温计、湿度计、培养皿、KW—1型控温仪、大小镊子、分析天平、游标卡尺、托盘天平、解剖刀及解剖针、体视显微镜。3

辅助工具纱布、脱脂棉、橡皮筋等。3

饲养与繁殖棚养法在野外用钢管和塑料窗纱围成规格为6× 10m的网棚,窗纱下边入土20cm,条件较好的,可用水泥、瓷砖砌成50cm高的基脚,并固定窗纱的下缘,以防蜘蛛逃逸,棚内地貌和植被均模拟蜘蛛原产地生境,即选择灌木、植被丰富的30°左右的斜坡并按蛛体大小设洞穴若干,洞内朝外一方用木板遮掩,以便揭盖观察。分别将若蛛和成蛛投入洞穴内。另设饮水器和投饵盘数个,每周投饵、放水2次,以观察虎纹捕鸟蛛能否在长沙地区自然条件下正常生活。3

笼养法室外置10个规格为120× 70×80cm的钢架窗纱网笼箱,箱内用30cm厚的红色粘土,筑成30°的斜坡,按上法模拟原产地生境,设置洞穴2个,分别投入雌、雄成蛛一对,用于观察蜘蛛捕食和繁殖行为等。3

池养法室内建30个规格为78× 52×46cm的养殖池,分别在每个池中用红色粘土按上法设置洞穴一个,为保持土壤及空气湿度,池内移植苔鲜植物,用于观察蜘蛛生长发育、行为与环境的关系。3

缸(或桶)养法置规格为28× 17× 25cm的玻璃缸,或用家用的塑料提桶,分别在每个缸底或桶底先铺一层5cm厚的红色粘土层,并筑一大约30°的斜坡,坡高约10cm,沿缸(或桶)壁筑一个圆形洞穴,单蛛饲养,缸(或桶)中亦移植苔藓植物,并设饮水器、投饵盘各一,用于观察若蛛的生长发育和行为。3

饲养的注意事项越南捕鸟蛛是一种生长发育迟缓、不耐寒的濒危动物,其适宜温度为20— 30℃ ,最适宜温度为23— 28℃ ,15℃以下,35℃以上停止活动,土温5℃以下就有致命危险,因此,为了饲养成功,在发育期间要尽量保持土温在20— 28℃之间,土壤含水量为16— 22% ,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土壤酸碱度为pH5.1— 5.5之间。3

蜘蛛蜕皮期间是其生命力最脆弱的时期,此时应特别加强管理,设法保持环境安静,尽量减小为干扰(如噪音、振动等),并且及时把蜘蛛蜕的皮清理出去,以防蜘蛛生病。3

在炎热的夏天进行室内饲养时,每天用水喷雾两次,以保持土壤及空气湿度;室外网棚和笼箱饲养成蛛、亚成蛛时,需用绿色树枝、草木作隐蔽物,以便降低气温与土温。3

生活习性与捕食特点自然生活环境与一般活动规律在自然条件下,此蛛多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栖息地多为砂页岩发育而成的红色粘土,其自己会挖洞,这与一般的蜘蛛不同。其洞穴多分布在近水源,向阳山坡地及早作田埂上。洞口多呈圆形,无覆盖物。洞内干燥,具薄丝垫。虎纹捕鸟蛛与大多数蜘蛛一样,白天多伏在洞中,为负趋光性。其活动的高峰期为20:30一23:30,以及凌晨1:30一3:30。其余时间很少活动。但其活动规律会随食物的丰盛程度而改变。1

此蛛在25~27C时活动性最强。当温度高于30C时,可发现此蛛饮水次数增多,活动能力明显减弱。该蛛对低温防御能力甚差,在15C以下便开始停止进食,在10C以下于洞中处于休眠状态。5C以下持续10天,6只供试蜘蛛全部死亡。待气温回升到15LC以上,越冬蜘蛛逐渐苏醒,恢复活动。1

捕食行为以及喂食时象处于饥饿状态下的蜘蛛,发现猎物,则先将其第一对步足伸出洞外试探,随即将身体移出洞外,头胸部向上抬起,与腹部几乎成90度仰角,触肢与第1对步足上举,其余步足着地,鳌肢张开,整爪外伸摆出战备状态。当猎物进人其笼罩区时,即立即用第1对步足踏打猎物,踏中后便用触肢协助,用鳌爪迅速横夹猎物,随即鳌爪末端注射毒液人猎物体内,后用触肢及鳌肢捏揉食物,并将猎物送入口内压碎。一般体形大的昆虫吮吸后留下大部分空壳,小型的昆虫则呈食糜状。捕食对象及喜好程度见表1。从试验结果来看,越南捕鸟蛛以捕食昆虫为主。1

据观察,一只虎纹捕鸟蛛捕食蝗虫可多达5头d/。气温达15℃便开始进食,但食量较小,在25一28℃时捕食最多,当气温超过30`C时捕食量相对下降。其耐饥饿性较强,可连续70d不进食。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发现,长期只投放一种食物,会造成蜘蛛厌食或营养不良,所以在一定时期要更换食物品种。幼蛛之间有相互残食的现象。1

生殖习性移精雄蛛移精需先织1个精网,其精网简化成1根精丝,精丝比其它丝稍粗。拉好精丝后,便腹面朝上,雄生殖孔对准精丝,把精液排到精丝上。此蛛排精液的同时,触肢器反复地在鳌爪上刮来刮去,这一过程需要15min左右。然后雄蛛翻转过来,第1,第2对步足搭在洞壁上,支撑起头胸部,鳌爪轻轻勾住精丝,两触肢器不断地在精丝上摩擦来酞取精液。虎纹捕鸟蛛是在精丝上直接吸人精液,完成移精的过程需约1一1.51h。1

求偶越南捕鸟蛛的求偶行为较为复杂,雄蛛找到雌蛛的所在地后,爬到雌蛛的洞口,用第1对步足和触肢有规律地敲打洞口。雌蛛感受到后,立即出洞,作出防御的姿态:第2,3,4对步足和腹部着地,抬起头胸部,第1对步足高高举起,触肢竖立,赘肢张开。雄蛛立即退后几步。若雌蛛不放下步足,并朝雄蛛爬去,雄蛛就立刻枪惶逃走。若雌蛛缓慢放下步足和触肢,趋于安静状态时,雄蛛才小臼翼翼地作出下一步的求偶动作:用第1对步足击打泥地,同时腹部上下震动。此动作大约持续2一smin。雄蛛停止动作大约105后,雌蛛亦用第1对步足击打泥地以示回答,并向雄蛛走近几步。这时,雄蛛也慢慢地靠近雌蛛小心地伸出第1对步足及触肢触碰雌蛛。雌蛛也主动地用第1对步足触及雄蛛,表示愿意接受交配。这说明雌雄蛛互相交换了求偶信息。1

交配越南捕鸟蛛交配时间在4一6月份。雌蛛一生只交配1次,终生产受精卵。从10对成蛛的交配观察结果来看:该蛛多在晚上21~24时进行交配。雌蛛表示愿意接受交配后,雄蛛即爬上雌蛛背上,第1对步足抱住雌蛛腹部,第2对步足按住雌蛛的腹柄,第3、4对步足放在雌蛛头胸部上,2触肢同时插入雌蛛的生殖孔中。此时雌蛛的腹部剧烈颤动,交配约lomin即结束。交配后的雌蛛显得尤其凶猛,雄蛛如不及时逃离,往往会被雌蛛吃掉。在人工交配的情况下,及时隔离雄蛛并喂养20d左右可以进行第2次交配。雄蛛能否进行更多次的交配,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进行更多次的交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1

产卵该蛛多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中旬开始产卵,作者观察了10只怀卵母蛛的产卵过程。母蛛在凌晨3~5时产卵。产卵前,雌蛛纺丝作成产卵室,并在产卵室内作一近似椭圆形的卵垫,由6一10层富粘性的蛛丝构成。产卵时,雌蛛的腹部翘起,纺器支撑在产卵垫的边缘,卵粒一次性排出。待卵壳稍干后,母蛛用腹部轻压卵粒堆,并用附肢协同其整理成形。卵块多长椭圆型或半球状。接着母蛛快速纺丝覆盖卵粒,这层丝一般有5~7层。最后母蛛用触肢从边缘轻揭起下层卵垫,一边揭起往上内裹一边纺丝,使上下2层丝的边缘完全闭合,连接成1个整体卵袋。从制作产卵室到形成卵袋的整个过程需用150一180min。卵袋直径:最小scm,最大scm,供试10个卵袋大小为6士1.7。m。雌蛛a1只产1次卵,卵袋平均含卵量176粒,最少84粒,最多269粒。卵袋一旦被撕破,若没有温控仪器设备,则很难保证卵顺利孵化。母蛛产卵时要保持安静环境,剧烈刺激母蛛易导致流产,流产母蛛有食卵行为。这是人工养殖要注意的。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避免蜘蛛冬眠。产卵期可以提前至2月份,比自然环境中生活的蜘蛛提前2个月产卵。1

护卵雌蛛有护卵的习性。母蛛通常是用鳌肢或触肢持卵袋置于胸板下,前2足抱住卵袋两侧。遇外界干扰时,母蛛立刻高高举起第1对步足,竖立触肢,迅速扑击干扰物,但其第4对步足始终搭在卵袋上。若将卵袋移动,母蛛会紧追不舍,用赘肢钳住卵袋不放。母蛛用鳌肢,第1对步足及触肢轻轻抬起卵袋,然后翻转卵袋。虎纹捕鸟蛛有食卵行为,如果卵袋破裂,母蛛往往会将其内的卵吃掉。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要引起注意。1

孵化与蜕皮自然条件下3~5月份为孵化期.胚胎历期需32~6()d。作者就供试的5个卵袋的自然孵化历期进行了统计,胚胎历期最短的是3d2,最长达6d0,平均胚胎历期45.d7。人工孵化时湿度是关键,若湿度大于90%时卵难孵化成功。最宜的孵化湿度是70%一80写。在人工孵化实验中,把温度控制在20℃、25C、28C,湿度控制在70%~80%情况下都可以孵化成功,28C时胚胎历期最短(32d)。1

幼蛛孵化后,仍留在卵袋内,经过第1次蜕皮后,用鳌肢自行撕破卵袋而出。出囊后的2龄幼蛛2~d3内不进食,只需喂水即可,此时幼蛛仍靠体内的卵黄维持生命活动。如由母蛛护卵孵化,出卵袋的幼蛛伏在母蛛背上或卵袋上,单独孵化的幼蛛也有集聚行为,直至3龄幼蛛才有分散独居的倾向。3龄以前为何不能主动取食,可能与鳌肢尚没发育完全有关,作者在电镜下发现2龄幼蛛的鳌肢毒腺开口封闭,3龄以后开口明显(电镜结果另文发表)。由于虎纹捕鸟蛛生长周期长,一生中蜕多少次皮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作者对1~8龄幼蛛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详情见表2。幼蛛和成蛛在蜕皮前一天,停止进食,蜕皮时前3对步足伸向前方,第4对步足伸向后方,腹部弯向胸板,旧皮首先在眼前区和鳌肢基部交界处破裂。整个蜕皮过程需30~50min。幼蛛蜕皮前先织网将自己缚在其中,并不像斑管巢蛛每次蜕皮另建新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