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虾夷扇贝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贝壳大型,是扇贝中个体最大的,壳高可达20cm,体重可达900g。左右较突,黄白色;左壳稍平,较右壳稍小,呈紫褐色。壳近圆形。中顶,壳顶位于北侧中央,前后两侧壳耳大小相等。右壳的前耳有浅的足丝孔。壳表有15-20条放射肋,右壳肋宽而低矮,肋间狭;左壳肋较细,肋间较宽。壳顶下方有三角形的内韧带,单柱类,闭壳肌大,位于壳的中后部。2

基本资料分布范围:中国北部沿海,尤以山东半岛为多。山东(长岛、威海、蓬莱、石岛、文登)和辽宁(大连、长山岛)等地是主要分布区。

首次发现: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引进。

起源:原产于俄罗斯(千岛群岛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岛北部)。

扩散途径:人为携带,自我扩散

生境类型:海洋

可能扩散的区域:中国北方海区。

预防、控制和管理措施:加强引种管理,防止随意扩散。2

生活史虾夷扇贝为体外受精,体外发育的贝类。初次繁殖年龄为2年以上。亲贝将精、卵排入水中,在水中受精发育。通常雄性扇贝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灵敏,排精常常先于产卵,由于精子在水中的出现,也能诱导雌性扇贝产卵。为多次产卵,第一次产卵最多。怀卵量与产卵量很大,1次产卵可达1000万-3000万粒。2

营养和环境条件虾夷扇贝为滤食性贝类,杂食性,摄食细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细菌及有机碎屑等。其中浮游植物以鬼藻类为主,鞭毛藻及其他藻类为次。浮游动物中有桡足类、无脊椎动物的幼虫等。虾夷扇贝对食料的性质无严格地选择性,其选择一般依赖于浮游动物的大小和生物的形态,只要大小合适,易被滤食,不管什么种类都可以被食用。虾夷扇贝为冷水性贝类,分布于底质坚硬、淤沙少的海底。自然分布水深6-60m,生长温度范围5-20摄氏度,15摄氏度左右为最适宜生长温度,低于5摄氏度生长缓慢,到0摄氏度时运动急剧变慢直至停止;水温升高到23摄氏度时生活能力逐渐减弱,超过25摄氏度以后运动很快就会停滞。虾夷扇贝是高盐类种类,适宜盐度范围为24‰-40‰,盐度不低于24‰。2

问题及原因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虾夷扇贝养殖群体出现了病害频发、苗种成活率低、养殖个体小型化和高死亡率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与海区养殖环境、养殖结构与密度及病源微生物有关;但有的学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种质退化有关,也就是由于引进群体单一且个体数量少,在人工繁育的过程中亲本的有效群体大小受生产条件制约,作为繁殖亲本的个体数目很少;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繁殖,虾夷扇贝养殖群体内出现一定的近交现象,导致虾夷扇贝种质退化明显,近交衰退现象明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虾夷扇贝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

双壳贝类的性别表现及雌雄同体海产双壳贝类的性别类型一般包括三种:

一、为雌雄异体,大部分双壳贝类都属于此类;

二、为一生中没有性转换的雌雄同体,如大扇贝、光滑蓝蛤、海湾扇贝等;

三、为生活周期的某阶段出现性反转,并有短时的雌雄同体现象。据统计,9%的双壳贝中都发现有雌雄同体现象。我国学者也对分布在国内的一些双壳类的雌雄同体现象进行了报道,包括马氏珠母贝、栉江珧、二色裂江珧、尖紫蛤、虾夷扇贝等都发现周期性雌雄同体的现象。

通过组织切片法观察雌雄同体虾夷扇贝的性腺,发现雌雄同体的虾夷扇贝性腺主要可以为两类:

一类是滤泡混合型,精细胞与卵细胞共存于同一滤泡中;另一类是滤泡并存型,精、卵细胞存在于不同的滤泡中,雌雄滤泡并存于性腺组织腹嵴上的不同区域。这两种情况在雌雄同体的江珧。波纹巴非蛤和马氏珠母贝中也都有发现,并且在混合型滤泡中,经常可见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处于退化阶段,这暗示了雌雄同体的虾夷扇贝很可能是性转换的中间阶段。虾夷扇贝雌雄同体的个体大部分都属于滤泡并存型,从外观上雌雄区可以分辨,但雌雄区在性腺中所占的比例在不同个体间差异很大;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雌雄比例的性腺,基本都能产生成熟的两性生殖细胞。1

虾夷扇贝培养方法将孵化池的自然海水温度调至 8-12℃,选取性状良好,性腺饱满,闭壳肌为橘红色的亲本虾夷扇贝,洗刷去壳上的污泥及各种附着物,根据性腺颜色辨别扇贝性别,将不同性别的虾夷扇贝在不同的孵化池中暂养。

关掉灯光,将雌雄亲本虾夷扇贝阴干60分钟。打开灯,加入12-15℃的过滤海水刺激使其产卵和产卵,待卵的浓度达到一定量时将雌贝取出,边搅拌边加精液在水体中分散均匀。精子过量容易导致水体腐败和胚胎畸形,一般一个卵周围有 2-4 个精子便可。受精力随产出的时间延长而降低,且水温越高,精卵的生命力越短,一般来说,在产卵后的 2-3 小时内受精率都很高。

扇贝的卵为沉性卵,受精后应进行充气,并经常搅拌水体以防止受精卵沉到水底而相互挤压而影响受精卵的发育。孵化密度一般控制在 50-60 粒/ml,最高100~200 粒/ml。孵化期间不需要换水,要尽量保持水温恒定。

待胚胎发育至 D 形幼虫后,停止充气 1-2 小时,用 260 目或 300 目筛绢将上浮的 D 形幼虫转入到加入适温过滤海水的池中。幼虫的培育及附着参照常规方法,幼虫附着变态后进入幼贝培育阶段,幼贝以后放到海上进行常规养殖。4

虾夷扇贝底播增殖技术底播增殖区的条件1、应选择以粗砂为主略为柔软的砂泥底质。 硬度较大和软泥底质对贝苗生长与生存有严重的影响, 不宜做增殖区。

2、水深应不小于 15 m , 以 20 ~ 30 m 为宜。 过浅易受风浪冲击, 造成底质结构发生变化, 使贝苗处于不稳定状态, 影响贝苗的生存与生长。

3、水温年度变化一般均在 0 ~ 23 ℃范围, 盛夏水温最高也不能超过 26 ℃。

4、敌害生物(如海星、海盘车等)较少。

底播增殖技术要求1、苗种投放时间 播苗适宜时间为晚秋( 10 月下旬至 12 月初), 此时水温为 15 ~ 10 ℃。 尽量避免在春季播苗,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 苗种经过海上暂养越冬后体质较弱, 春季倒动贝苗死亡率较高。

2、苗种投放规格 贝苗壳长达 3 cm 以上为宜, 大苗可提高底播增殖存活率。 日本底播增殖要求苗种规格达 4 cm 以上者占 95 %。

3、苗种投放密度 一般控制 7 ~ 8 枚/ m2 较为适宜, 视增殖区自然条件和苗种规格可稍作调整。

4、苗种投放方法 选择小潮、慢流、风浪较小的时间内进行操作, 划定海区面积, 做好苗种计量 。

5贝苗倒笼与筛选按规程操作, 避免或减少机械损伤, 贝苗运输要保持湿润, 防止风吹干露、相互咬合引起死亡。

底播增殖技术管理1、严禁渔船进入增殖区域内拖网, 破坏底质结构,损伤贝苗。

2、禁止往增殖区域内倾倒浮筏上清除的杂物, 恶化环境, 损害贝苗。

3、认真做好增殖区域内敌害生物的清理工作, 及时清除或驱逐海星、海盘车等敌害。

4、定期进行贝苗底播后的跟踪监测, 了解其分布、移动、生长和存活情况等。

采捕时间与采捕工具采捕时间一般在春季的 3 ~ 5 月和秋季的 10 ~ 12月, 但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 采捕工具浅水一般使用潜水船, 深水使用机动船桁杆拖网。5

影响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量的因素在虾夷扇贝底播增殖过程中, 其产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虾夷扇贝的产量。

1、底质、水文环境

虾夷扇贝底播增殖区域沙泥底质主要以粗砂为主。该种底质具有一定的柔软度。扇贝苗的生长容易受到底质硬度与软泥底质的影响。虾夷扇贝贝苗海水深度通常不得超过15m, 且保持在 20 ~ 30m。水深如果太浅就容易受到风浪的冲击, 影响底质结构, 造成被苗种处于不稳定生长的环境中, 不利于成长。扇贝贝苗对水温也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全年温度控制在 0 ~ 23℃。水温过高或者是过低, 对虾夷扇贝底播养殖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虾夷扇贝正处于繁殖季节, 温度的影响就会更大。

2、自然灾害

采用底播增殖的方式, 虾夷扇贝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养殖的海域一旦发生风暴、台风或者其他的自然灾害,对养殖产品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进而影响虾夷扇贝的苗产。

3、 苗种质量

通常情况下, 虾夷扇贝苗种质量越好、品种越好, 其产量也会越高。过去从日本引进来的虾夷扇贝多数为亲贝。近亲繁殖会严重影响苗种产量。苗种生长的速度与抗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减退的现象, 给我国虾夷扇贝的养殖留了隐患。因此, 在选种的过程中应当选用优质苗种并且改用为活水养殖, 可以有效提高苗种的存活率。

4、底播养殖面积

据我国海业协会与大连海洋渔业协会的估算, 辽宁省适合养殖虾夷扇贝的面积约为 26. 67 万 hm2。但是目前尚未开发利用的面积占 50% 左右, 其中适宜底播尚未开发的海域面积占有 11. 67 万 hm2。在虾夷扇贝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 扩大底播养殖面积势在必行, 随着底播养殖面积的扩大, 虾夷扇贝亩产也会只增加。另外, 敌害也是影响虾夷扇贝增殖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虾夷扇贝底底还长期生存在海洋中, 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海星。建设海洋牧场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控制海星等敌害。在养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专门的敌害队伍进行诱捕。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相关的生物以及其幼体进行防控。

发展虾夷扇贝底播增殖的措施近年来, 虾夷扇贝需求市场不断扩大, 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使其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针对此种状况, 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 进一步推动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量。可以创建良好的养殖海域环境。发展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量的关键部分就是保持良好的养殖海域环境。因此, 在养殖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海域底质与水文生物环境要素。对虾夷扇贝底曾问水温的变化不间断的监测, 有效提高海域环境监控的能力。同时, 还可以通过养殖人工藻场方式恢复海域生态环境。

当然, 对于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应当建立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 提高防范能力; 提升虾夷扇贝苗种的生育能力。虾夷扇贝的底播养殖可以发展成为苗种。提升虾夷扇贝的苗种的生育能力有助于提高虾夷扇贝的繁殖能力与生存能力; 积极发展海洋牧场, 扩大规模化增殖。海洋牧场的实现需要海珍品菜苗、养殖、采捕、暂养、加工等方面技术的加强。建立海洋牧场, 对发展虾夷扇贝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