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子导线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子导线是指分裂导线中的任何一根单独的导线。同相子导线扭绞问题是一个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偶发现象,但它直接威胁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是线路运行工作中的一大安全隐患,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并加以处理,在恶劣气象和大负荷条件下势必造成导线磨损严重,最终发生断线事故。

子导线扭绞子导线扭绞发生的季节:两次三相子导线间扭绞均发生在四季度的11月、12月。该季节秦岭主峰南麓常刮七级左右的西北风,而线路走向为南北方向,西北风容易造成导线摇摆和舞动。

子导线扭绞发生的2005年与2007年冬季,线路所处的秦岭南北麓附近地区发生冰冻灾害,线路因覆冰严重造成多次跳闸事故。而该线路76#~77#档位于秦岭主峰南坡,地处原设计重冰区的边缘,线路覆冰后,当气温回升,导线在不均匀脱冰过程中容易发生跳跃,而该档导线原设计未曾考虑预防导线脱冰跳跃措施。

子导线扭绞档导线防振措施为防震锤防震。子导线间所安装的间隔棒为普通型JQ-40-2间隔棒,不利于消除子导线间的次档距振动,且平均次档距80 m、端次档距40m的距离偏大,间隔棒呈对称分布不合适,易发生次档距的振动。

子导线间的弧垂偏差:左相导线右子导线弧垂比左子导线小25cm,中相导线右子导线弧垂比左子导线小15cm,右相导线右子导线弧垂比左子导线小35cm,同相子导线间的弧垂偏差明显超标。从现场同相右子线绞在左子线上的现象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

子导线扭绞档所处的地形:位于“簸箕型”山沟口的两山梁上,导线横跨“簸箕口”。当冬季大风刮过时,在该处形成上下涌动的涡流(旋风),造成导线舞动和摇摆加剧1。

子导线扭绞治理措施针对以上子导线扭绞原因分析,在对现运行线路本体不进行大的改造前提下,提出了如下预防措施:

将已经扭绞的子导线进行翻转,恢复扭绞前的状态。将该档三相导线普通型JQ-40-2间隔棒全部更换为阻尼型FJZ-405间隔棒,以有效消除次档距的振动。

调整每相子导线间弧垂,使同相子导线间弧垂偏差不大于5cm,以便同相子导线在振动、摇摆过程中能够保持同步,防止同相子导线不同步振动与摇摆而又发生扭绞。

结合运行经验和相关规定,将平均次档距控制在30m,减小次档距和端次档距,增加每相阻尼型间隔棒数量,并将间隔棒按“不等距、不对称”形式进行布置,从而防止次档距发生较强振动与次导线间的大幅摇摆、跳跃。

上述预防同相子导线扭绞综合措施已于2008年10月实施结束,该档导线运行情况良好2。

防止子导线翻转对策1.找出容易翻转的扭曲点

对现已运行的输电线路子导线翻转档,找出容易翻转的扭曲点,然后在扭曲点加装间隔棒,从扭曲点起加装间隔棒依次由多递减。如何找出容易翻转的扭曲点是关键,像固西330kV线路,经过反复加装和观察找出了扭曲点,对无高差或高差不大的档距,扭曲点在绝缘子串第二至第三个间隔棒,对于有高差或高差大的档距,扭曲点变化大,一般高处杆塔扭曲点较杆塔远,反之较近,对于超过500m的档距,扭曲点较多。

2.防止设计与施工中出现的隐患

建议架空线路在设计和施工时也同时注意这一问题,特别在西北高原上,在大风山口和容易产生涡流风的地段,使线路走径与春、秋两季较大西北风交叉角不能过大,如果地形受限制应该在有关档距增设间隔棒数量,同时施工单位也要严把质量关,大档和上述情况地形处的子导线一定要调平,绝对不能超标。如果在施工中由于子导线未调平整,而因大风造成子导线翻转,仅靠两端调节板调节也无济于事,所以设计和施工应积累类似的经验,防止可能出现上述情况而留下隐患。

总结同相子导线扭绞问题是一个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偶发现象,但它直接威胁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是线路运行工作中的一大安全隐患,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并加以处理,在恶劣气象和大负荷条件下势必造成导线磨损严重,最终发生断线事故。当然,的预防同相子导线扭绞综合措施是在对运行线路本体不做大的改造前提下而提出的,对今后预防该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能否杜绝这一问题在继续发生,还需要时间与恶劣气象条件的再次检验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徐恒山 - 讲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