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臭椿沟眶象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臭椿沟眶象是属于鞘翅目象甲科的一种昆虫。分布于北京、山东、东北、河北、山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主要蛀食危害臭椿和千头椿。初孵幼虫先危害皮层,导致被害处薄薄的树皮下面形成一小块凹陷,稍大后钻入木质部内危害。沟眶象常与臭椿沟眶象混杂发生。幼虫主要蛀食根部和根际处,造成树木衰弱以至死亡。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5毫米左右,宽4.6毫米左右。 臭椿沟眶象体黑色。额部窄,中间无凹窝;头部布有小刻点;前胸背板和鞘翅上密布粗大刻点;前胸前窄后宽。前胸背板、鞘翅肩部及端部布有白色鳞片形成的大斑,稀疏掺杂红黄色鳞片。卵长圆形,黄白色。

幼虫长10至15毫米,头部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每节背面两侧多皱纹。

蛹类长10至12毫米,黄白色。沟眶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同臭椿沟眶象形态近似,但体形稍大。

生活习性臭椿沟眶象食性单一,是专门危害臭椿的一种枝干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枝、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因切断了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轻则枝枯、重则整株死亡。成虫羽化大多在夜间和清晨进行,有补充营养习性,取食顶芽、侧芽或叶柄,成虫很少起飞、善爬行,喜群聚危害,危害严重的树干上布满了羽化孔。臭椿沟眶象飞翔力差,自然扩散靠成虫爬行。

地理分布北京、东北、河北、山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1。

危害症状初孵幼虫先危害皮层,导致被害处薄薄的树皮下面形成一小块凹陷,稍大后钻入木质部内危害。沟眶象常与臭椿沟眶象混杂发生。幼虫主要蛀食根部和根际处,造成树木衰弱以至死亡1。

寄主与危害寄主为臭椿、千头椿、苦楝、桑、杨树、柳树、榆等。主要以幼虫蛀食寄主枝、干和根,成虫补充营养时取食寄主叶柄、叶片及小枝皮层,被害树木轻则枝枯,重则整株死亡2。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 2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或土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化蛹,6—7月成虫羽化,7月为羽化盛期。幼虫为害4月中下旬开始,4月中旬—5月中旬为越冬代幼虫翌年出蜇后为害期。7月下旬—8月中下旬为当年孵化的幼虫为害盛期。虫态重叠,很不整齐,至10月都有成虫发生。成虫有假死性,羽化出孔后需补充营养取食嫩梢、叶片、叶柄等,成虫为害1个月左右开始产卵,卵期7—10天,幼虫孵化期上半年始于5月上中旬,下半年始于8月下旬—9月上旬。幼虫孵化后先在树表皮下的韧皮部取食皮层,钻蛀为害,稍大后即钻入木质部继续钻蛀为害。蛀孔圆形,熟后在木质部坑道内化蛹,蛹期10—15天。受害树常有流胶现象。与此虫合并发生的还有“沟眶象”。

检查方法初为害主要查干或枝上出现灰白色的流胶和排出的虫粪木屑和查衰弱树木根部受害状3。

防治方法园艺防治加强植物检疫,勿栽植带虫苗木,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严重的整株拔掉烧毁,同时无论是苗圃还是园林绿化工程都应控制臭椿或千头椿纯林的栽植量,减少虫源和防止虫害蔓延4。

人工防治用螺丝刀挤杀刚开始活动的幼虫。4月中旬,逐株搜寻可能有虫的植株,发现树下有虫粪、木屑,干上有虫眼处,即用螺丝刀拨开树皮,幼虫即在蛀坑处,极易被发现。这项工作简便有效,只是应该提前多观察,掌握好时间,应在幼虫刚开始活动,还未蛀入木质部之前进行。

药剂防治1、药杀幼虫:在幼虫为害处注入 80%敌敌畏50倍液或40%久效磷100倍液,并用药液与粘土和泥涂抹于被害处。还可试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3~5倍液树干涂环防治。

2、根部埋药:根部埋3%的呋喃丹颗粒。

3、在5月底和8月下旬幼虫孵化初期,利用幼龄虫咬食皮层的特性,在被害处涂煤油、溴氢菊酯混合液(煤油和2.5%溴氢菊酯各1份),也可在此时用1000倍50%辛硫磷灌根进行防治。

4、利用成虫多在树干上活动、不喜飞和有假死性的习性,在5月上中旬及7月底至8月中旬捕杀成虫。化学药剂可采用90%敌百虫晶体、75%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500倍液。 也可于此时在树干基部撒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毒杀。

5、成虫盛发期,在距树干基部30厘米处缠绕塑料布,使其上边呈伞形下垂,塑料布上涂黄油,阻止成虫上树取食和产卵为害。也可于此时向树上喷1000倍50%辛硫磷乳油4。

注意事项1、以上几种方法在6-7月可以同时进行,防治顺序应该先埋药,再喷药,最后注射防治。

2、注意施药安全,特别是在呋喃丹的使用上面。呋喃丹属于高毒农药,在平常的使用中注意点有如下几点:

a、施药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手套,不可以直接用手接触药剂(即使在戴了手套的情况下)。

b、施工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c、工作后,摘除手套和口罩后,立即清洗手脸及可能接触到药剂的部位。

d、摘除后的口罩和手套应统一管理。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