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的水稻 , 米身呈赤红色,营养价值大多存在于海红米的色素中,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1
定义海水稻是能在海滩滩涂地生长的水稻,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看上去像芦苇,但结着穗、穗顶长着长长的芒、米粒为红色的水稻2。海水稻植株高大,株型松散,茎秆较粗,生长茂盛,谷粒较小带有长芒,米色为红色。海水稻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2。
特征海水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由海边滩涂的野生水稻繁育、海水灌溉生长结穗的水稻品种,晚种早熟,生育期极短。海水稻的生育期为5个月左右,自5月种下去后不需施用肥料、农药,涨潮后的海水会帮忙“锄草”、“杀虫”,只要汲纳海水的养料就可长势旺盛。灌浆期的海水稻,稻穗青白色,如芦苇荡。稻谷具芒刺,稻米呈红色。稻苗生长长势快、再生能力强,海水稻高度1.8—2.3m以上,根深30—40cm,而普通水稻高度仅为1.2—1.3m。由于海水稻自身的深根系、植株高抗倒伏等特点,即使海水涨潮,海水稻的穗也不会完全被海水淹没,退潮后依然生长清秀,海水稻的发达不定根根系也有利于它在滩涂上扎根生长1。
优点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稻米的消费需求已经趋向追求稻米的营养价值、保健功效等。海稻米也称为海红米,其米身呈赤红色,含有天然可溶性红色素,营养丰富。海红米不仅富含淀粉膳食纤维、氨基酸、高蛋白、钙,更含有硒、锌、镁、铜、铁、钼、锰等微量元素,并且含量高于普通水稻,而且海红米富含独特的活性有机化合物 IP6,其具有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防癌功效尤为显著。经常食用海红米,有抑制致癌物质、预防结肠癌、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补血及预防贫血、抗应激反应、免疫调节等功效1。
价值1、利用盐碱地及滩涂地,解决人口粮食问题
中国盐碱地规模大,大部分土壤严重盐渍化土壤,水稻、小麦等粮食植物难以在这些盐碱地生长。另外,滩涂地会被海水大量的覆盖淹没,除了生长一些红树木外,大部分都处于荒废状态。研发海水水稻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地和海洋滩涂,解决粮食问题。海水稻具有抗盐碱,抗涝能力,能抵抗盐碱地和滩涂地的伤害,正常的生长及结实。海水稻能长到两米高且具有抗倒伏的能力。在滩涂地中,即使海水会完全淹没水稻,只剩若隐若现的叶尖,但退潮后依然生长清秀2。
2、改善环境,制造有机绿色食品
海水稻的种植不仅仅利用滩涂地生产粮食,还能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具有如红树林一般的生态和社会价值。海水稻的根系深30~40厘米,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而且增加土壤有机质。另外,海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可不使用化肥,不喷洒农药,即可优良地生长,产出有机绿色食物2。
3、科研价值
海水稻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为了得到更优良的品种,可将海水稻与普通高产水稻杂交得到更优良的品种,既能得到高产,也能在盐碱地等生长,这样不仅仅高产,而且能更好地利用撂荒的土地。同样还可以克隆一些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导入不同物种2。
种植1、筛选良种
选取抗涝、抗盐碱、分蘖力强,偏大穗的海水稻品种,稻种再经过去杂去劣,子粒饱满,粒形整齐的种子2。
2、播种
播种前,先把种子置于自来水中浸泡2~3天,当80%的种子芽长3毫米,根长5毫米后,即可将萌发的种子播种到预先整理好的土地中,播种小苗时尽量避免在阳光猛烈的时间,可在阴雨天播种,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萌芽的种子被灼烧而衰弱或死亡。秧龄为30~35天,单株分蘖2~3个,叶龄6.0~6.5叶。机插秧秧苗要茎基粗扁,叶片青挺,根多色白,秧龄一般为15~20d,株高15~18cm,叶龄3.5~4叶2。
3、插秧
海水稻原产于湛江,湛江属于低纬度、高感光性的地区,因此,海水稻为温性品种,应在适当的环境中种植,否则抽穗迟。种植水稻时,应在适当的温度及季节下种植,一般选取在阴雨天下移栽。海水稻的植株生长较为茂盛,在盐碱地上尽量做到浅插,插直,插匀,合理密植。栽插密度为25cm×25cm,每穴1~2根秧苗。当发现缺苗的地方应立即补上,避免浪费土地。另外,鉴于沿海滩涂围垦区含盐量高,水稻生长相对较慢,必须坚持密植。栽插密度为20 cm×13.3cm,每穴3~4 根秧苗2。
4、合理灌溉
海水稻也是喜水性的粮食植物。在滩涂地可以不进行灌溉,海水会定期代替。但是在盐碱地或者普通的土地中,合理对海水稻进行灌溉时候必须的。水稻是一种需求量很高的一种农作物,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需要的水量也是不同的,时多时少,因此,对于水稻的需水量,要本着“多排少补”的原则进行排灌,这就需要良好的排水系统,既能充分满足泡田洗碱需要,也能做到灌、排自如,为水稻高产提供必要的条件2。
病虫防治主要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严禁施用髙毒高残留农药1。
(1)菌核病:药剂防治 在油菜开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防治。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3%菌核净粉喷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并轮换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1。
(2)霜霉病: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l~2年或水早轮作;药剂防治可用25%瑞毒霉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于初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开始喷药,每7天1次,喷2~3次,每次每667m2喷药液100kg1。
(3)病毒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蚜虫传病,一般蚜虫大发生往往引起病毒病的流行。前作不是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地作苗床,早治蚜虫等防治措施1。
(4)蚜虫:在防治上掌握早治,连续治,彻底治的原则,把蚜虫消灭在危害之前。①化学防治:苗期有蚜株率达10%,每株有蚜1~2头,抽薹开花期 10%的茎枝或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3~5头时,1.8%阿维菌素或25%可湿性粉剂吡蚜酮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②种子处理。用20%灭蚜松可湿粉1千克拌种100千克可防苗期蚜虫1。
(5)菜青虫:苗期应注意检查虫情,油菜田在冬季要清除杂草,消灭越冬的虫蛹。化学防治:一般在产卵高峰后1周左右,即幼虫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前用药,连续使用2-3次,可以选用0.2%阿维虫清乳油2500-3000倍喷雾防治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