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价和牌价关系
建国前期国内市场上存在着的两种性质的价格,即市价与牌价,其相互关系与变动是这一时期市场机制运行的一个特殊形式.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了这一时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最终导致市场萎缩关闭的,除了其他种种因素之外,也还有市场本身的因素.市价与牌价并行这种价格运行机制本身是一种高成本的机制.而这个时期各个利益群体的存在及其市场行为与国家计划目标之间的矛盾,更增加了国家在市场管理与市场交易中的成本.以较低的预期成本迅速实现国家的计划目标,是这一时期国家进行制度选择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可能是制度变迁的更为直接的原因.1
牌价这种价格形式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曾被广泛地采用。"市价"的对称。通常指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用牌示方式公布的商品计划价格。牌价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按照不同商品的供求情况、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价格政策制定的。它体现着国家的价格和经济政策,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非计划价格。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牌价常成为与市场价格扭曲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