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最早由古巴比伦、埃及和中国人绘制的古代世界政治地图,仅描绘了奴隶制度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分布概况;公元前4世纪由通过掠夺征战取得疆域并具天文知识的希腊人编制的政治地图,业已反映出当时所知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至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由于扩大世界市场和进行殖民掠夺的需要,导致了政治地图的发展,当时的图面内容已涉及地理位置、交通线路、经济、民族、人口、宗教等多项因素。现代政治地图的图面要素基本包括:①政治地理位置。即表明各国所属的政治体系、类型和集团;②国界线和领土。在图上表示出领土实际标志线或假想线内的陆地、内水、领海等范围;③行政区划、行政中心和交通干线;④民族、人口、居民和宗教信仰分布状况。通过对政治地图内某些专项因素分布的图面分析,可了解一个国家或集团直至整个世界的政治地理特征和问题,如领土、外交关系、语言文化差异、民族问题和宗教信仰对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等。
主要特征一定历史范畴的产物政治地图表示各国政治状况的空间差异,反映各国的统治范围。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经济发展、战争、居民迁移等社会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政治地图属于历史范畴,不是出现人类就有,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当人类社会出现了国家,才随着出现了政治地图;将来国家消灭了,政治地图也将随之消灭。它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特点,因此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因一定时期世界政治经济变化是迅速的,所以政治地图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出现巨大变化。政治地图与自然地图不同,自然地图反映的是自然现象,因此属于自然范畴。它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相对是很缓慢的,甚至在我们人类生活中很难看到它的巨大变化。
可以人为划定界线自然地图反映的自然界线都是自然产物,与政治无关,非人力所能改变。政治地图的界线是人为划定的,即是以自然客体为界者,也是由人们商定后确定的。所以各国间的界线特别复杂,很难找出统一的规律。这里人为界线反映着各种政治事象,如国界,临时分界线等。因为政治地图的界线是人为划定的,所以人力可以改变其界线。一切侵略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侵占别国领土,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用武力改变政治地图的界线。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反侵略或者革命成功也能改变政治地图的界线。
颜色鲜明政治地图上色彩繁多,色泽鲜明,各色之间全为突变,无过渡色彩,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一种不同的政治单位或国家类型。由于世界上国家类型很多,因此颜色也很复杂。政治地图和自然地图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本质的差异。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法西斯地缘政治学都力图混淆二者的差别,提出一系列的错误观点。例如“地理统一体论”主张具有相同的地理要素的地区,应属于一个政治单位,应由一个国家来统治,如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时,就借口波兰是德波大平原的一部分,整个德波大平原应成为一个国家,波兰、德国应是一个地理统一体,并由德国来领导;当法西斯侵占捷克斯洛伐克时,就借口说捷克山地和德国中部山地是一个地理统一体,也应由德国来控制。
影响因素宗教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国家,世界便出现了政治地图。随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世界政治地图也随之不断变化。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往往受战争、经济发展、居民的迁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地理大发现后,殖民扩张活动导致世界政治地图发生巨变;两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新型国家在世界政治地图上出现等。在影响世界政治地图变化的因素中,宗教因素一向具有重要作用。纵观历史,宗教的传播、宗教的运动等,都对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曾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一些国家的统治者将宗教作为一种政治手段,人为地改变政治地图,埋下未来战争隐患;或利用宗教煽动民情,挑起民族纠纷、地区冲突,企图以武力来改变政治地图,导致这些地区长期经济发展缓慢,数十年来政局不稳,民不聊生,生灵涂碳。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宗教在改变世界政治地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越来越引起各国社会学家、地理学家们的关注和研究。1
自然障碍自然障碍是指高山、深海、冰原、沙漠等。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虽然总的来说是无限的,但具体到某个时代来说又是有限的。它们的国界也就在这样的自然障碍面前停下来。日本的国界是周围的大海,北非诸国的国界是南边的撒哈拉大沙漠,印度北部的国界是高高的喜马拉雅山。
邻国围堵
在国家出现的初期,世界上存在着大面积无归属的土地,各国都可自由向外扩展。甲国向外扩展,乙国也向外扩展,两国领土对接起来之后,谁都无法自由扩展了,双方互为限制性因素。在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无归属的土地,所有国家都被邻国(或海洋)围堵得死死的,根本没有扩张的余地。领土是有继承性的。要改变这种继承状况,就要付出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代价,因此各国政府从不敢轻举妄动。邻国领土的围堵再加上历史继承原则,共同维持着世界政治地图的稳定。
人口数量
一定面积的领土,在一定生产发展水平上,只能供养一定数量幅度的人口。领土面积与人口数量成不太严格的正比例关系。因此,当人口增加时,必定产生扩大领土的客观要求。
生产水平
对于私有制国家来说,生产力水平越高,它对领上的客观需求必定越大。这是因为,生产的发展必然导致:(1)人口的增长;(2)对原、燃料需求扩大,(3)对销售市场的需求扩大。三者叠加,或其中两者叠加,甚至仅仅其中一个,都会刺激领上扩张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征服自然的能力和征服敌国的能力必定也会增强,这就为向自然“禁区”索取领土和侵占他国领土提供了实力保障。
军事势力
当今文明的世界,武力是无足轻重的。英国凭借其强大的海空军,硬是把马尔维纳斯群岛从阿根廷手中夺占过去。以色列也依仗军事优势长期霸占着巴勒斯坦。尽管最终的结局也可能与现实相反,但人们不得不承认,武力仍然可以在一定场合,在一段时间内影响着政治地图的格局。
民族凝聚力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由若干民族聚合而成的,民族和睦时,国家稳定统一,民族矛盾激化时,国家便有分裂的危险。假如其中某个民族或她的一部分分裂出去,那么他们所聚居的那一部分领土也就一同丧失。1901年爱尔兰脱离英国而独立;1949年巴基斯坦脱离印度而独立,这些都是民族矛盾激化导致领土分裂的例子。
未来发展
对于某一确定的国家来说,上述因素中的人口数量、生产水平、军事实力、外交策略、民族聚力和政治状态六种可以合称该国的综合实力,它是制约该国政治版图的内部力量。而自然障碍、邻国围堵(乃至敌国人侵)则是制约该国版图的外部力量。
国际调节则游移于内、外两种力量之间,它或者成为内部力量的援兵,或者成为外部力量的助手。国家疆界便是这内、外两种力量矛盾斗争的产物。在多数情况下,内外两种力量大致平衡,因此大多数国家的疆界是稳定的。但当国家综合实力(即内部力量)极度衰落的时候,便存在着一种维持不住原有疆界、易遭敌侵乃至丧失国土的危险(如十八世纪末的波兰、1757-1849年的印度、1840-1945年的中国等),而当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增强时,便会出现恢复失地、统一国家的良机,起码维持现有国土有坚实的保障。其中那些怀有领土野心的国家,便潜伏着一种突破原有疆界向外扩张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有时会变成事实(例如前边提到的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等)。如果邻国中恰好有这种心怀叵测的国家,那么密切注视这等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动态就是十分必要的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