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叶片有上表面(腹面)和下表面(背面)之分。有些植物叶片的两面或仅在背面生有各种毛状物,如柔毛、茸毛、硬毛、刺毛、鳞片状毛,或者有分枝的向四面辐射的星状毛等。
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叶片的全形称叶形,顶端称叶端或叶尖,基部称为叶基,周边称叶缘,叶片内分布有许多叶脉。1
基本信息叶片是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为薄的绿色扁平体,这种薄而扁平的形态,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缩短叶肉细胞与叶表面的距离,起支持和输导作用的叶脉也处于网络状态。这些特征,有利于气体交换和光能的吸收,有利于水分、养料的输人以及光合产物的输出,是对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完善适应。2
叶片内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叶脉,沿着叶片中央纵轴有一条最明显的叶脉称为主脉,其余的叶脉称为侧脉。双子叶植物由主脉向两侧发出许多侧脉,侧脉再分出细脉,侧脉和细脉彼此交叉形成网状,称为网状脉;单子叶植物的主脉明显,侧脉由基部发出直达叶尖,各叶脉平行,称为平行脉。一些低等的被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叶脉作二叉分枝,形成叉状脉,是比较原始的叶脉。2
叶片又可以分为叶尖、叶基、叶缘等部分,每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可作为识别植物的依据之一。2
形态特征叶的外形叶片的形态主要根据长宽的比例和最宽处的位置而决定。常见的形状有鳞形,条形,刺形,针形,锥形,披针形,匙形,卵形,长圆形,菱形,心形,肾形,椭圆形,三角形,圆形,扇形,剑形等。3
鳞形
叶小如鳞片,紧贴小枝而生.称鳞形,如柏科植物。3
条形
也称线形,叶片狭长,长为宽的 5倍以上,且全长宽度近相等,两侧叶缘近平行。如水杉、麦冬、冷杉等。3
刺形
似条形 ,但先端渐窄并具刺手尖头。如刺柏、铺地柏。3
针形
叶细长,先端尖锐,称针形。如雪松、松属植物。3
锥形
叶片 长而细,自基部至顶端渐变细瘦而顶端尖。如柳杉。3
披针形
长为宽的4~5倍,中部或中部以下最宽,两端渐狭,称披针形。如垂柳、桃等。如果最宽处在中部以上称倒披针形。3
匙形
叶片狭长,上部宽而圆,向下渐狭似汤匙,如金盏菊。3
卵形
长为宽的1.5~2信,中部以下最宽,向上渐狭,基部圆阔,称卵形。如女贞、腊梅等。如果最宽处在中部以上称倒卵形。3
长圆形
亦称矩圆形 ,叶片长约为宽的3~4倍,两侧边缘略平行,如构骨。3
菱形
叶片近 于等边斜方形,如菱、乌柏。3
叶尖叶片远离茎杆的先端约1/3的部分称叶尖。常见的形态有:4
微凸:叶片顶端由中脉向外延伸,形成一短凸头。4
凸头:叶片顶端由中脉向外延伸,形成一短而锐利的尖头。4
尾尖:先端 具尾状延长的附属物。如日本晚樱、菩提树、梅等。4
渐尖:尖头延长,但有内弯的边。如垂柳、桃等。4
骤尖:叶片 顶端逐渐变成一个硬而长的尖头,形如鸟啄。4
微凹:叶片顶端变成圆头,其中央稍凹陷,形成圆缺刻。如黄杨。4
锐尖:尖头成一 锐角而有直边。 如金缨子。4
钝形:先端钝而不尖,或近圆形。 如冬青卫矛、厚朴等。4
倒心形:尖端宽圆而凹缺,如红花酢浆草、羊蹄甲等。4
叶基叶片靠近茎杆的先端约1/3的部分称叶基。常见的形态有:5
下延:叶片基部沿叶柄向下生长并延生于茎上。5
渐狭:基部两则逐渐内弯变狭,与叶尖的渐尖类似。5
楔形:中部以下向基部两边逐渐变狭如楔子,如垂柳。5
截形:基部平截成一直线,好像被切去的。5
圆形:基部呈半圆形,如苹果。5
耳垂形:基部两侧各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如油菜。5
心形:与叶柄连接处凹人成缺口,两侧各有一圆裂片 ,如紫荆。5
偏斜形:基部两侧不对称偏斜,如秋海棠。5
盾形:叶片与叶柄相连在叶片的中央,或在边缘以内的某一点上。5
合生穿茎:对生叶的基部两侧裂片彼此合生成一整体,而茎恰似贯穿在叶片中。5
箭形:基部两侧的小裂片向后并略向内,如慈姑。5
戟形:基部两侧的小裂片向外侧伸出,如打碗花。5
叶缘叶片的边缘称为叶缘,常见的形态有:5
全缘:叶缘平滑不具任何齿或缺刻 ,如玉兰、蜡梅、紫藤等。5
锯齿:叶缘具尖锐的锯齿,齿端向前,如木樨桃等。5
重锯齿:锯齿边缘又有锯齿 ,如日本晚樱、棣棠等。5
钝齿:叶缘具钝头的齿 ,如大叶黄杨。5
牙齿:尖锐齿 ,齿端向外,几成90度。5
波状边缘起伏如小波浪,如茄。5
缺刻:叶边缘 凹人和凸出较具翅缘大而深的,称缺刻。又根据裂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不同分为三出叶裂、羽状叶裂和掌状叶裂;也可根据裂片深度不同分为浅裂、深裂和全裂。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成玉林 - 副教授 - 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