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巴氏消毒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巴氏灭菌法,也称巴氏消毒法(法语:Pasteurisation),是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于1862年发明的消毒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牛奶上,杀灭牛奶里含有的病菌1。

巴氏灭菌法产生来源于巴斯德解决啤酒变酸问题的努力,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巴氏消毒法经后人改进,用于彻底杀灭啤酒、酒、牛奶、血清蛋白等液体中病原体的方法,也是现世界通用的一种牛奶消毒法。

基本介绍巴氏消毒最先用于牛奶的杀菌,其目的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有害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菌)。在巴氏消毒法发明前,由于当时还未发明抗菌素,但现在世界上也有一些地方的人喜欢喝生牛奶,比如我国的内蒙。据科学家调查,在内蒙牧民肺结核病人中,有10.6%的患者有喝生牛奶的习惯。2

应用范围巴氏消毒法还用于消毒啤酒、白酒等东西,经过巴氏消毒的啤酒叫熟啤,为普通啤酒;不经巴氏消毒,只能冻藏保鲜的啤酒就是生啤。

消毒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存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消毒方法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这种方法目前在广东较少使用。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占多数的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注意,巴氏消毒法并不能杀死结核杆菌。

优点介绍巴氏消毒纯鲜奶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营养与天然风味,在所有牛奶品种中是最好的一种。只要巴氏消毒奶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细菌的繁殖就非常慢,牛奶的营养和风味就可在几天内保持不变。

巴氏消毒牛奶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牛奶品种,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巴氏消毒奶的消耗量都占液态奶80%以上,品种有全脱脂、半脱脂或全脂的。在美国市场上,实际几乎全是巴氏消毒奶,而且是大包装(1升、2升、1加仑)的,市民上超市一次就买够一个星期喝的鲜奶。市场很少有灭菌纯牛奶卖,有的小城镇根本买不到。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安宁 - 副教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