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体形小,雄蛙体长34-38毫米,雌蛙39-43毫米。吻宽圆而高,吻棱明显。颊部垂直,鼓膜圆。舌较圆厚,后端微有缺刻。犁骨齿两小团。指端有吸盘和马蹄形横沟,趾端形态同指。背面皮肤光滑,腹面遍布扁平疣。生活时背面绿色,头侧有紫灰及金黄条纹。股前后方及跗庶内侧具黑色斑点,1-5枚不等。腹面乳白色。数量较多,在农作区可消灭大量害虫。1
种群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国外分布于印度北部、缅甸东部、泰国、越南北部等地。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750-2400米稻田地区。栖息温度为18-30℃,最适宜为20℃,**短期的15℃也能忍受,只是不进食。温度不能高于35℃。**常在树叶上铺匐匐着,或白天隐避在树洞或草丛中。下雨夜晚大批外出活动有时百蛙齐鸣。繁殖季节在4-6月,卵小,成团,产于小坑塘内。蝌蚪体高而肥笨。雄蛙体长32毫米左右,雌蛙略大;头长大于头宽;吻前端平直向下,略带方形;吻棱显著,颊部几近垂直;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或上眼脸之宽;鼓膜为眼径之半;犁骨齿两小团;舌厚近圆形,后端缺刻较浅。指趾端均有吸盘,第三指吸盘略大于鼓膜,指长顺序3、4、2、1;指基部有蹼,第三指基部宽扁;关节下瘤明显。胫咐关节前达眼后角;第三、五趾等长;趾吸盘略小于指吸盘;趾侧有缘膜,趾间为半蹼,第四趾基部扁宽;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蹠突卵圆形,外蹠突不显;跗褶清晰。皮肤薄,背面光滑;颞褶粗厚;腹部及大腿腹面的皮肤密布扁平疣。生活时背部为纯绿色;头侧有紫灰色略带金黄光泽的线纹;胯部浅橘黄色杂以若干黑圆斑;四肢背面绿色,股前后方与胯部同腕、掌、指及跗、蹠、趾外侧的显露部分为橘黄色或紫灰色;腹面乳白色。液浸标本为青灰色,头侧线纹成为棕包,橘黄色消失而成为白色;黑圆斑清晰,手足等部分为浅棕灰色。雄蛙体小;有单咽下外声囊,咽部皮肤松、色灰黑;第一指具深色婚垫。蝌蚪后肢芽期,全长约30毫米;体高而肥,深棕色;尾鳍高而薄,上尾鳍几达背的中部,尾部有斑纹;唇齿式I:1—1/Ⅲ,上唇唇乳突缺如,口角及下唇的唇乳突则为多排。1
华西雨蛙武陵亚种该蛙具华西雨蛙的基本特征, 但与指名亚种及贡山亚种不同。其鉴别特征如下:1)体侧及股前后、胫后黑色斑点较多。体侧每侧5 个及5 个以上黑斑点的个体占84 .5 %;2)吻端有“丫” 形色斑, 其下垂枝达口缘, 且宽于鼻间距, 色斑两侧及上方不镶细黑线;3)头侧色带疣粒明显, 上眼睑外侧色带上满布疣粒, 且向前布于吻棱;4)手背和跗踱外侧有疣粒或痣粒, 前臂及胫部的绿色部外无白色和黑色线纹环绕。经研究确定为华西雨蛙的1 个新亚种, 武陵亚种Hyla annectans wulingensis subsp .nov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