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隆肛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体侧有黄色斑纹;背部的大小疣粒较分散;趾间满蹼;雄蛙指上无婚刺;无声囊。吻圆稍突出于下唇缘;吻棱明显;犁骨齿发达;舌大,后端缺刻深。1

体较肥硕,无背侧褶,头顶及体前部较光滑,头侧和体背后部及体侧满布疣粒;鼓膜不显。指、趾末端成球形,无沟;无指基下瘤;无跗褶或有;内掌突大而突出;趾间满蹼,外侧跖问蹼小,第1、第5趾游离侧具宽的缘膜,后者达趾基部。

雄蛙肛部周围皮肤光滑呈囊状隆起,甚明显;前臂不粗壮;胸、腹部无刺;肛内壁无刺群,肱骨正常.远端外侧无嵴棱,第l掌、指骨及前拇指骨不粗壮。

鼻骨大,两内缘相接;蝶筛骨背面不显或显露少部分;额顶骨前后几乎等宽;前耳骨大;鳞骨颧枝刀状;舌骨体宽大于长,舌骨前突粗短,向外弯曲与舌角端部几乎成一环。肩胸骨基部不分叉;上胸软骨很小,只有剑胸软骨的1/3;中胸骨粗短,哑铃状;剑胸软骨后端有缺刻。2

生物学资料该蛙生活于海拔335~1 830 m山区的大小流溪或沼泽地带。成蛙白天多隐伏在石块下、小瀑布下的石洞内或草丛中,受惊扰后即跳入水凼内,并潜入水底石下或泥沙中。夜晚活动于溪边或草丛中,捕食多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其有益系数为81%左右。4月中旬卵产于溪底石块下,野外获两个卵群分别有卵l 230粒和64 l粒,卵群单层平铺于石块底面。蝌蚪多栖息于水的中层。3

生活环境成体栖息于河流、水沟和积水坑,也见于河边山林中,白天多伏于较大石块下或池边洞中,极少外出活动,傍晚和黎明为其活动高峰期,爬于石块上或水坑旁、惊动后迅速跳入水中。嗜食蚊、大蚂蚁、叩头虫和芜菁等,从胃中剖检出小昆虫等动物达20余种,有益系数为81%。每年11月底至次年3月为其冬眠期,主要静卧于河流水中较大石块下,4月初开始活动并准备产卵繁殖。其卵相粘在一起呈团块状,卵径约2.5—3mm,卵胶囊透明、较坚韧,粘附于水流缓慢处较大石块下面。7月份即可见到孵化出的小蝌蚪。

蝌蚪主要生活于静水区和流动很缓的水域,常以口部吸附于石块上。石块附近的蝌蚪,白天常伏于石下,黄昏后外出游荡。翻开石头,即迅速游向另一石下,不易捕捉。每年5—9月,均可在同一水域见到处于不同变态期得蝌蚪。由于海拔较高,气温和水温较低,结合饲养观察,推测其一般需2—3年、以蝌蚪形式越冬,然后发育成小蛙。

隆肛蛙体形硕大、产肉率高、肉味鲜美,今年来有大量捕杀现象发生。虽然其生活于河流中,但也是消灭害虫,保护农田的益虫,应注意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分布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茂县、安县、平武、青川、南江、万源)、重庆(城口、巫溪、奉节、巫山、秀山)、湖北(丹江口、神农架、宜昌、巴东、利川)、湖南(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