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的类型
|| ||
注:上表中短时间接触功率密度单位为mW,是μW的1000倍。1
微波辐射特点微波辐射特点如下:
(1)微波与红外线相对,是物体低温条件下的重要辐射特性,温度越低,微波辐射越强。
(2)微波辐射的强度比红外辐射的强度弱的多,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够使用接收器接收。
(3)在遥感技术运用中,不同地物间的微波辐射差异较红外辐射差异更大,因此微波可以帮助识别在可见光与红外波段难以识别的地物。
(4)微波的频率为300MHz~300GHz,它位于电磁波波普的红外辐射光波和无线电波之间,因而只能激发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
日常生活中微波辐射数值及工作场所职业卫生限值:
1.手机辐射:未接听(响铃时)50-70μW/cm2,接听时1-3μW/cm2;
2.微波炉:正面观察窗 350+ μW/cm2;
3.电脑:基本为0,wifi接收器10-30μW/cm2;
4.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表6 工作场所微波职业接触限值1。
微波的物理性质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它同高频电磁波一样是经电磁振荡电路中的电场与磁场能量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微波辐射通常是指频率在300~300000MHz波长在1m以下的电磁波。按其波长微波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无极紫外灯都是微波激发型的,长时间在微波状态下工作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2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微波辐射是一种物理性污染源,它不易被人们察觉。有关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国外早在三十年代就有发现,但对职业性危害的系统研究,则始于五十年代,目前有关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已成为职业卫生学和环境医学的一项基本研究内容。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指低强度慢性辐射的影响,大强度的急性作用也可伤害人体,但很少发生。其表现为以下诸方面: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对微波有较高的灵敏度,人体在反复接触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后,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变化,出现神经衰弱等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头昏、嗜睡、无力、易疲劳、记忆力衰退和脑电图慢波增多等。除了引起神经衰弱症以外,电磁辐射最具有特征的是使植物神经机能紊乱。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在微波作用下,常发生血液动力学失调,血管通透性改变,心电图变化等现象,长期受微波作用者的血压均降低,但也有增高的。对心电图的分析,除多数呈现心动过缓外,也有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或室性早博,还有ST段压低下及T波低平等心肌肤缺血的改变。而另一些则可发展至植物神经性血管功能紊乱表现。
3、对眼的影响
人眼的晶体很容易遭受电磁辐射的照射,由于其内部血流量少,所以在电磁波辐射下温度极易升高。实验研究表现微波辐射可导致白内障,其阈值对单次照射约为100mW/cm2,对重复照射为80mW/cm2或更低些。高强度的电磁波辐射还可伤害角膜、虹膜和前房,可造成视力减退,或完全丧失。当强度低于上述阈值时,虽然不会引起白内障,但10~80mW/cm2,的电磁辐射仍能使晶状体混浊,并有可能使有色视野缩小和暗适应时间延长,造成某些视觉障碍。
4、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从卫生学调查表明,长期从事微波作业,男性可出现阳萎、性机能减退,女性出现月经紊乱,高强度的微波辐射还可能造成怀孕妇女的流产。此外,微波辐射还可能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妇女分泌机能下降等。总之,微波辐射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为防治微波危害提供科学依据,且为更广泛地使用大功率微波技术创造必要的安全环境。2
微波辐射的安全防护为了防止微波辐射,保障从事微波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经国家卫生部1989年2月批准《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并于同年10月实施,该标准适用于接触微波辐射的各类作业。作为电力行业的技术标准《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设计技术规程》和《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亦相继制定孜孜不倦生标准的限量值,因此,由于标准的制定,为维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减少由微波辐射所造成的危害,起了极大的预防作用。
根据我国卫生标准和微波的物理特性及作业特点,其安全防护的原则主要是:针对泄漏源和辐射源及针对作业人员操作岗位的环境,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针对泄漏源和辐射源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即对微波设备采用完善的屏蔽吸收设施。其特点是尽量减少其设备的泄漏能,以便把泄漏到空间的功率密度降到最低限度。针对作业人员操作岗位的环境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即对作业地屏蔽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其特点是尽量增加电磁波在传播媒质中的衰减,以便把入射到人体的功率密度降低到微波照射的卫生标准值以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