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草是禾本科的一种植物。一年生、簇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为秆斜倚或广展,基部分枝,节上被毛。叶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25厘米,宽5-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窄或浑圆。生于旷野和草坡上,多生于水边湿地。幼嫩时适口性良好,牛,羊均喜食。
形态特征一年生、簇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为秆斜倚或广展,基部分枝,节上被毛。叶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25厘米,宽5-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窄或浑圆,多少被乳突状毛,叶鞘被乳突状粗毛,鞘口有毛。
秆叶可为牛羊的饲料。花为总状花序成对,长3-8厘米,直立而紧贴,基部稍分离。果为穗轴和小穗柄被粗毛,小穗柄约与轴节等长;小穗成对,长4-5毫米;无柄小穗有矩圆形、长1-1.5毫米的基盘;第一颖钝形,上半部的边缘上有膜质的翼,翼齿状而粗糙,近顶部有隆脉,下半部阔,革质,背拱凸,边缘内卷;第二颖渐尖或短毛状,有脉3-5条;第一朵小花的外稃与第一颖近等长,披针形,先端短尖,透明膜质,有脉1-3条;内稃稍短,有脉2条;第二朵小花的外稃长约为第二颖的4/5,卵状矩圆形,透明,分裂至中部成2短尖形;第一颖歪斜,具外向的宽翼,第二颖无芒,被睫毛;第一朵小花的外稃稍2裂,具一长5-6毫米的芒;其余的与无柄小穗相似。夏秋间抽穗。
生长环境广东省有此种植物的分布,多生于草地或丘陵地1。
分布范围鸭嘴草分布广泛,印度至中国,南至澳洲。
分类粗毛鸭嘴草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叶条形,两面密生柔毛,宽3-8毫米。总状花序成对生于秆顶,彼此紧贴呈柱状,穗轴逐节断落,无柄小穗外颖具间断横皱纹。花果期7-10月。
分布:广东、广西、江苏和云南等省区;印度至菲律宾也有。生于山坡草地2。
细毛鸭嘴草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秆直立,节部被毛。叶片线型或线状披针形,叶舌干膜质,叶鞘被疣基毛,鞘口有毛。总状花序孪生。花果期7-9月。
分布:我国东南部和南部;印度、越南和菲律宾等也有。生于旷野、田间或草坡上。秆、叶可作牛、羊饲料。
生产性能:纤毛鸭嘴草于3月中旬开始大量分裂,3个月后进入孕穗期,一般在7月中旬开花,开花后到种子成熟需1~15个月,于10月下旬开始枯黄随后约15天至1个月又开始返青。如水肥条件好,该草营养生长时间可延长约1个月迟至8月下甸开花,枯黄期延迟了半月。生长速度以7月份最高。年内有2次高峰期第一次在2~3月份,第二次在7月份。一般情况下每公顷达600~700千克润地区产量更高,该草的产量与气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日平均气27~29℃时生长速度最快,日均温在10℃以下时生长缓慢,适口性良好,在草地上放牧。家畜首先采食细毛鸭嘴草然后才采食其他牧草,再生能力强,一般每年可刈割3~4次,其再生草非常耐寒。细毛鸭嘴草的再生草是解决牛只冬季放牧的有效的饲草来源,细毛鸭嘴草在开花后老化较快,10月份枯草量比8月份增加了3~6倍,12月份则达15倍以上。因此对细毛鸭嘴草应及时利用以降低枯草率,一般情况是在7~8月份放牧,充分采食促进再生利用不充分的草地应清除枯草(刈割或火烧),火烧后草地上新生的细毛鸭嘴草幼嫩适口性极佳要控制放牧以免因过牧而造成不可食杂草侵入,使草地质量下降3。
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叶舌长3-4毫米,总状花序轴节间和小穗柄的外棱上无纤毛;无柄小穗第一颖上部两侧无翅或仅有极窄的翅,先端渐狭而具2微齿;第二小花外稃先端2浅裂,齿间伸出短而直的芒或较裂齿短的小尖头;芒隐藏于小穗内或稍露出。花果期夏秋季。本变种的总状花序轴节间和小穗柄外棱上纤毛的有无是渐变性状,与原变种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外观像鸭子的嘴巴。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