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中亚林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述

本种形态特征与中国林蛙R. chensinensis近似。背侧褶较显,在颞褶部形成弯曲状,先与颞褶相连,然后再达胯部,即背侧褶不成直线。背部有一定数量的疣粒。由眼后经鼓膜几达肩部有一三角形黑色带。内蹠突低。雄蛙咽部皮肤下具有一对内声囊。与中国林蛙主要区别表现在头较扁,头侧颊部极为倾斜;足部蹼较为发达,趾蹼缺刻浅,第五趾内侧蹼之凹陷近趾端。

成蛙主要生活于森林,灌丛或草地等陆地环境。进入繁殖季节,在静水域或溪流较缓处产卵。蝌蚪多在静水中生活。国内分布于新疆(哈拉斯);国外分布于中亚等地。1

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两栖纲 Amphibia

目: 无尾目 Anura

科: 蛙科 Ranidae

属: 蛙属 Rana

种: 中亚林蛙 R. asiatic

特征中亚林蛙的颞部有三角形黑斑,颊部向外侧甚斜出;趾缘缺刻浅。雌必体长71-90毫米,雄性较小。雄蛙体长50~58 mm,雌蛙体长49~66 mm。头宽略小于头长; 吻端钝尖,突出于下唇; 吻棱较明显,颊部甚倾斜; 鼓膜圆,直径约为眼径的2/3; 犁骨齿两小团。背部疣粒明显,两眼和背侧褶间长、短疣粒略排列成2纵行,肩背面常有 “八” 形疣粒; 背侧褶较宽厚,在颞部上方呈曲折状,体侧光滑无疣; 腹面皮肤光滑。前臂及手长为体长的45%左右,指、趾端钝圆无沟; 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鼓膜或眼后角,左右跟部相遇或略重叠,胫长小于或等于体长之半,足比胫长; 内、外跗褶略显,趾间约2/3蹼,外侧3趾间略超过半蹼,蹼缘缺刻较浅,外侧跖间蹼几乎达跖基部,内跖突卵圆形,小而高,无外跖突。背面棕色、灰褐色或棕黄色,背部疣粒周围棕黑色,体侧有棕黑色斑块,除上述大斑块外还杂以小斑点; 颞部有棕黑色三角形斑; 四肢背面有棕黑色横纹; 腹面黄白色或棕红色。雄蛙第一指上具灰色婚刺3团,基部2团大,腹面分界不明显; 有一对咽侧下内声囊; 背、腹侧均有雄性线。2

习性生活于阴流星焰火的山坡树丛离水较远,4月左右繁殖。捕食叶甲虫、蝗虫等。

该蛙生活于海拔700~1 000 m植被较好的沼泽地或河岸的水坑、水塘及其附近,在绿洲区的稻田或堰沟缓流处亦可见其踪迹。繁殖期可能在3~4月,卵产于静水域内。卵团的直径为10~12 cm,每团含卵1 025~1 148粒,卵粒动物极黑褐色,植物极多为灰白色。2

核型中亚林蛙的核型为2n=26,NF=52。第2号染色体短臂有一条近端着丝粒区C带。第10号染色体长臂上有一对标准NORs。本文认为,田野林蛙起源于欧洲,是欧洲林蛙群与亚洲2n=24的林蛙群间的过渡种类。

种群状态该蛙分布区宽,其种群数量甚多。受胁等级:无危LC。2

分布新疆(伊犁、托克逊、焉耆、尼勒克、察布查尔、乌鲁木齐、若羌、库尔勒、特克斯、玛纳斯)。国外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南部)和吉尔吉斯斯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