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滇侧褶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述

与黑斑侧褶蛙相近。头长宽几相等;吻端钝尖,吻棱不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犁骨齿列两团;舌后缺刻深。胫跗关节前达眼,左右跟部重叠;趾蹼缺刻深。雌性最大可达66mm,雄性略小,体侧肩上方有扁平肩腺,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栖于海拔1150-2300m山区低洼地、水塘及稻田内等处。5—7月可采到各期蝌蚪及卵,卵多呈小团附着于浅水荡枝叶上,卵径1.5-2mm。蝌蚪头窄而体肥硕,体背草绿,为农林业有益动物。国内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1

形态特征雄蛙体长54毫米,雌蛙56毫米左右。头稍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吻棱不明显;鼓膜显著,其直径约与眼间距等宽。头部皮肤光滑,背部及体侧疣粒较明显,背侧褶较窄而清晰,蹠腹面满布小疣。指、趾端无横沟;后肢较长,胫跗关节前达眼部;趾间蹼显著,缺刻深。背面橄榄绿色或略带黄色,在疣粒部位有黑斑点,背部中央有或宽或窄的浅色脊线;后肢横纹清晰;腹面浅绿黄色而无斑纹。雄性第一指有灰色婚垫,有1对咽侧下外声囊,肩上方有扁平肩腺。卵径1.5~2毫米,动物极黑褐色。蝌蚪全长80毫米,头体长32毫米左右;体背面灰黄色有细小褐色点,有1条黄色脊纹,尾部色浅有褐色云斑,唇齿式为Ⅰ:1—1/Ⅰ:2—2(或Ⅱ:1—1);下唇乳突分成2排,参差排列。2

生活习性多栖息在海拔1150~2300米山区低洼地的水塘、水沟、水田内。昼夜均伏于草丛、稻苗中,常发出“缸、缸……”的鸣叫声。繁殖期在6~7月,雌蛙产卵600多粒。2

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贵州(西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