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刺胸齿突蟾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科学分类

界:Animalia

门:Chordata

纲:Amphibia

目:无尾目 Anura

科:锄足蟾科 Pelobatidae

属:齿突蟾属 Scutiger

种:刺胸齿突蟾 S. mammatus

生物特征体形肥硕,雄蟾体长61—75毫米,雌蟾57—77毫米;头较扁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不显著,颊部向外倾斜略凹陷;鼻孔位于吻眼中间,间距与上眼瞪几等宽,瞳孔纵轩;颞褶宽厚略似耳后腺;无鼓膜;上颌具稀疏齿突或无齿突;无犁骨齿;舌椭贺形,后端无缺刻,咽鼓管口小。1

前臂长约体长之半,指端略呈球状;第一、二指等长,略短于第四指;指关节下瘤不显二,平扁。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或肩部或肩前产,雌蟾则公达肩后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足比胫长;趾端圆,趾侧级膜宽,内侧三趾、外侧和第五趾内侧为半蹼,少数者达2/3蹼,第四趾多为1/3蹼,雌蟾的蹼略逊雄蟾;内躔突扁平而,无外躔突;躔、趾下面无疣粒。

背部有扁平疣粒,略呈给行排列;雄蟾头侧、下颌缘及前分散小刺疣。腹面平滑无疣,公蟾胸部有一对胸膛,其上具锥状角质黑腺窄小,大多无刺。1

活体背部灰褐色或灰黄色。两眼间有一个暗褐色三角形斑后端延伸达肩部,疣粒周 围深褐色;体侧疣粒颜色稍浅,四肢背面有不规则的深褐色环纹,腹部呈灰黄色。浸泡 标本背部深灰色,眼间三角形斑和疣粒黑色;腹部浅灰色。2

第二性征:蟾前臂粗壮,内侧二指上有强锥状角质黑刺;胸腺一对,上面具稀疏的角质黑刺,趾间蹼较雌蟾发达,无声囊和雄性线。

野外鉴别特征:体形较大而粗壮;背面疣粒扁平,略呈纵行排列;蟾胸部有一对黑色锥状角质刺团,腹面光滑有无疣,第一、二指上有稀疏的强锥关角质黑刺。

生物习性刺胸齿突蟾生活于海拔2400—3900米高原山区的大、中、小型流溪或朱水沟内的石块或朽木下。河流缓流处之大石块下亦有之、其附近的植被多为草原,亦有灌丛草甸或森林草原,这种蟾行动迟缓,易于捕捉。白天多陷匿于石块或朽森下晚上外出觅食,常蹲于石上或岸边。其产卵季节为6---8月间,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产卵劢期;所产的卵群呈团块状贴附在水中之较大石块下面。初孵出的小蝌蚪体为灰色,腹面乳黄色;大蝌蚪体色多为橄榄棕色,多栖于流溪或河流之缓流处的乱石下。

生态分布玉树、囊谦和班玛等县有之,省外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北部高原、西藏东部。

保护措施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