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头宽显然大于头长;吻较窄而末端钝圆;鼻孔侧位,近吻端;眼较大,眼径约等于其到吻端的距离;鼓膜一般明显;颞褶显著;上颌仅少数齿突,无犁骨齿;舌椭圆形,后端无缺刻。四肢背面浅褐色散以深褐斑点,四肢腹面灰白无斑。成体体长在30mm以下。雄性具单咽下内声囊。生态资料缺乏。国内分布于台湾、云南(勐腊)。1
形态特征体型小,雄蛙体长21 ~23 mm,雌蛙体长 22~28 mm。头小,头长宽几乎相等; 吻端钝圆,远突出下唇;鼓膜多明显,近圆形; 无犁骨齿; 舌后端无缺刻; 口腔顶部有两条肤棱。整个背面皮肤较平滑,有小疣或痣粒; 脊线部位有一行细窄疣棱; 股后及肛孔周围大疣密集; 无跗褶; 腹面皮肤平滑,无咽褶。前肢纤细,前臂及手长小于体长之半,指、趾关节下瘤大,其间具肤棱; 掌突3个,指间无蹼,指基下瘤显著,指、趾端圆无吸盘,背面无纵沟; 后肢较粗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鼓膜或眼后方,左右跟部仅相遇或不相遇; 趾间具蹼迹,内跖突呈圆球状,无外跖突。一般背面灰褐色、红褐色或浅褐色,其上有若干黑褐色斑点,有的个体连成2~4条纵纹; 自吻端通过眼经颞褶至腋部有黑褐色带纹; 体侧具黑褐色云斑; 四肢背面浅褐色或红褐色,有深褐色斑点或无; 上臂背面色浅,仅在前缘有一深褐色纵纹; 腹面除咽喉部有深色斑点外,其余部位肉红色或灰白色; 有的个体胸部、腹部和四肢腹面有褐色斑纹。雄蛙咽喉部 前缘灰黑色,具单咽下外声囊; 无婚垫; 无雄性线。剖视雌性,输卵管内卵粒直径1 mm,动物极灰棕色,植 物极乳黄色。2
生物学资料该蛙生活于海拔550 m左右的地区。1986年5月下旬曾在云南勐腊县勐仑镇见到该蛙在水池附近活动,经统计其中有雄蛙46只和雌蛙26只,其性比为1.77:1,雌蛙中8只已产卵,18只孕卵待产2。
种群状态该蛙在中国属于次要分布区,目前仅发现一个分布点,其种群数量较少。受胁等级:易危VU。2
分布云南(勐腊勐仑); 国外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