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黑蹼树蛙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两栖纲 Amphibia
目: 无尾目 Anura
科: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属: 树蛙属 Rhacophorus
种: 黑蹼树蛙 R. reinwardtii1
生存习性生 境:常生活于海拔1000m左右的热带季雨林中,干旱季节分散于森林里,雨季则大量出现在水塘附近的乔木、灌丛、草丛上,甚至公路路面上。
该蛙生活于海拔600~1 000 m的热带季雨林中,干旱季节常分散栖息于森林里,雨季的夜晚则大量出现在水塘、水坑附近的乔木、灌丛或草丛上。5~6月为繁殖季节,雨夜雌雄蛙群集于水塘上空阔叶树枝上跳跃或滑翔,雄蛙发出 “歪咕” 的响亮叫声; 雌雄蛙抱对于腋胸部,产卵于水塘上空叶片上,卵泡被叶片包卷着,距水面约1~10 m。剖视雌蛙腹内有卵 226粒,其中成熟卵113粒左右。推测该蛙一年可产卵两次以上。2
体型特征成体细长而扁平;雄蛙体长69mm,雌蛙83mm。雄蛙体长67毫米,雌蛙79毫米左右,体细长而扁平;头长宽几相等;雌蛙吻端圆而高,而雄蛙的略尖圆;吻棱极显著;鼻孔略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及上眼睑之宽;鼓膜为眼径的2/3;犁骨齿强,为二平置长行。前肢长,指长顺序为3、4、2、1:指吸盘大,均有横沟,第二指者几与鼓膜等大;指间几为满蹼且达掌的基部;关节下瘤显著,有成行之指基下瘤。后肢细长,胫跗关节前达眼,胫长为体长之半;趾吸盘小于指吸盘;趾间满蹼;关节下瘤与内蹠突小而显著,无外蹠突。背面皮肤光滑,腹面满布颗粒状扁平疣;颞褶细而明显;第四指外缘肤褶延伸到前臂后外方形成显著的宽肤褶;此外沿第五趾外缘一直到胫跗关节的肤褶窄,成棱状突起;胫跗关节及肛部后下方肤褶较宽,成方形。生活时背部及四肢显露部分为绿色;液浸标本多为藕荷色或紫红色,若干标本背部有少数不规则之深色横斑纹,或乳白色斑点;腋部具大黑点,体侧灰黑色;指趾部分最外侧者为绿色,其余的指趾为浅黄色(液浸标本为自色);蹼上有大块黑斑,尤其在趾蹼上的黑斑更为显著。雄性小,吻端斜尖;第一指内上方有小圆婚垫;具单咽下内声囊。1
雄蛙体长64~74 mm,雌蛙体长74~95 mm。体窄长而扁平,头的长宽几乎相等; 雄蛙吻端略尖,雌蛙吻端较圆; 鼓膜圆,距眼后角近; 犁骨齿强,左右列平置。体背皮肤平滑; 体侧、胸、腹及股后满布小圆疣,股腹面有大小圆疣;肘关节内侧和前臂后外方有宽厚的椭圆形肤褶,延伸至第四指指吸盘外缘; 胫跗关节后下方为方形肤褶,跗、跖外侧至第五趾吸盘基部窄肤褶成棱状; 肛上方有方形肤褶。前肢长,前臂及手长约为体长之半,指、趾端均有吸盘和边缘沟,背面可见“Y” 形迹,指间满蹼。后肢细,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部或略超过眼部,左右跟部重叠,胫长约为体长之半,趾间满蹼,跖间蹼达跖基部,内跖突小,无外跖突。背面全为绿色,少数个体背上有若干乳白色斑点或有深绿色横纹; 腋部有一个大黑斑,体侧灰黑色,密布成极细的灰黑色网状纹和乳黄色斑点; 四肢具深绿色横纹; 蹼以黑色为主; 体腹面黄绿色。雄蛙第一指有乳白色婚垫; 有单咽下内声囊; 无雄性线。卵泡浅黄色; 卵粒动物极灰黄色,植物极乳黄色; 卵径3 mm左右。蝌蚪眼位于头背侧; 唇齿式为Ⅰ:5+5/Ⅲ。2
种群状态该蛙栖息地分裂和质量下降,种群数量减少。受胁等级: 易危VU。2
种群分布常生活于海拔1000m左右的热带季雨林中,干旱季节分散于森林里,雨季则大量出现在水塘附近的乔木、灌丛、草丛上,甚至公路路面上。热带雨林地区尤为常见,其中包括马来西亚、苏门达腊、爪哇、缅甸及中国的云南和广西。3
天价树蛙纽约2006年5月25日报道,一只价值十八万的中国黑蹼树蛙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展出。此次展览展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4个种类、200多只活蛙,展览于6月29日正式开始。这种黑蹼树蛙体长5-8公分,身体背面绿色,部分个体有深蓝绿色斑纹或白色斑点,体侧有灰黑色细网纹,腋部有一个大黑斑,腹部黄色。四肢修长,指间的蹼发达,具有黑色斑点。黑蹼树蛙多分布于热带雨林地区,包括马来西亚、苏门达腊、爪哇、缅甸及中国的云南和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