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西藏蟾蜍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基本概述

西藏蟾蜍,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300至43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藏高原、四川康定、青海1。

西藏蟾蜍体长50~65mm,吻端略圆,吻棱有疣,颊部稍向外侧倾斜,鼻孔位于吻眼间,鼻间距小于眼间距,上眼睑宽约为眼间距的2/3。鼓膜椭圆形。皮肤极粗糙,背部满布圆形瘰粒,大小不等。瘰粗多而特殊。上眼睑内侧有3~4枚较大的疣,前端的与吻棱上的相连,后端的与耳后腺相接;耳后腺短而宽,成豆状;整个腹面布满疣粒。前肢粗状,第一、二指几乎等长,但略短于第四指,指侧缘膜厚,掌突二,外侧者大。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足比胫长;第三趾略长于第五趾,趾侧缘膜显著,茎部相连成半蹼,第五趾的蹼达该趾的趾端;关节下瘤不清晰,内外蹠突发达。一般背部在生活时为橄榄黄色,具不规则深色斑纹;体侧及后肢有棕红色斑点;枕后的蓝绿色脊线较宽,皮肤光滑无疣。雄体略小,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生物特征西藏蟾蜍体形较大蟾蜍岷山亚种小,雄蟾体长56—63毫米,雌蟾72---

77毫米。头宽大于头长;端较圆,吻棱上之长羞与上眼脸的大疣相连;颊部略向外倾斜;鼻也位于吻眼中间;鼻间距小于眼间距;鼓膜椭圆形,约为眼径的一半;舌椭圆形,后端无缺刻。前肢较粗壮;指略扁平,指端钝圆,指侧缘膜略显;第一、四指几等长,略长于第二指;指关节下瘤单个;掌突二,外侧者大。后肢粗短,胫跗关节达肩部(雄蟾)或肩后方(雌蟾),左右跟部不相遇;足比胫长;趾略扁,趾端印贺,趾侧缘膜显著,基部相连成半蹼或2/3蹼;关节下瘤不清晰;内躔突长而大,外躔突圆而小。皮肤极粗糙。上眼睑有几个大疣,前接吻棱上的长疣,后连耳后腺;头顶具大疣,耳后腺小,呈豆状;背部除脊线部位光滑外,满布大小圆疣,四肢背面亦满布疣粒,但胫部无瘰粒;整个腹面布平扁满平疣粒;一般有内跗躔。皮肤腺的分泌物为白色乳液。生活时体背为橄榄、棕褐色或灰褐色,上面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并有分散的土红色斑点;从棺部至肛上方有一蓝灰色宽纵脊纹,腹面浅黄或棕黄色,其上有黑褐色支红色斑点,腹后冲有一深灰色大斑块。第二性征:蟾体形较雌蟾略小,前臂较粗壮,内侧三指及内掌突上有黑褐色婚垫;无声囊及雄性线。卵:卵粒呈双行或三、四行交错排列在管状胶质卵带内;卵粒直径约2毫米。其动物极黑色,杆物极黑褐色。蝌蚪:全身黑褐色。吻圆;眼位于头背侧;出水孔在体左侧;肛孔在下尾鳍基部正中,不呈短管状。唇乳突公两口角有之,唇齿式I:1—1/3.尾肌弱,尾鳍薄,尾末端较圆。

生态分布西藏蟾蜍栖息于海拔2400—4300米的高原草地、农田及林缘的乱石或杂草丛中。白天、晚上都可见其活动,觅食各种昆虫。1979年5月底至6月初,在青海省囊不仅采到成蟾,而且还获得不同发育时期的卵、蝌昱和刚完成变态的幼蟾以及正在抱对产卵的两性成蟾;5月30日下午曾观到三雄争抱一雌的现象。据此可以推断,西藏蟾蜍的主卵季节可能是在4—6月。产卵于山谷及河岸的水坑内,每只产卵一般4000粒左右。在腐殖质较丰富的水坑中,蝌蚪多群集于坑边杂草间或浸没于水中牛羊粪便周围,水深10—30厘米。

西藏蟾蜍省内仅发现于囊谦县。省外分布于西藏东部和四川北部。栖息于海拔3000m左右的高原草地、田野。有冬眠习性,多夜间活动,以蜗牛、蚂蚁、蝗虫、蜚蠊、昆虫等小动物为食。2

药用成份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夏秋季捕获后,除去内脏,分别取肉、肝、胆鲜用或晾干,研细。

以肉、肝、胆入药。

蟾酥为西藏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又名蟾毒。其化学成分异常复杂,基本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部分。前者含有多种羟基甾类化合物--蟾毒配基,主要为华蟾毒精(cinobufagin)、华蟾毒素(cinobufatalin)、蟾毒灵(bufalin)、蟾毒素(bu- fotalin)、日蟾毒素(camabufotalin)、脂蟾毒精(resibufogin)、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等;后者主要为吲哚碱衍生物,如5-羟色胺(serotonine)、蟾蜍色胺(bufotenine)、蟾蜍特尼定(bufotenidine,含量甚高)。此外,尚含有肾上腺素、辛二酸、精氨酸等。

药理作用蟾蜍药理作用多样而复杂。

1.强心作用:蟾毒具有洋地黄样作用,但作用较弱,持续时间较短,无蓄积作用。小剂量能加强离体蛙心收缩,大剂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

2.升压和呼吸兴奋作用:其水提取液能使麻醉犬血压上升,呼吸兴奋(呼吸振幅增大和频率加快)。

3.抗肿瘤作用:蟾蜍皮提取物对小鼠肉瘤180、兔B.P.瘤有效,可延长患精原细胞瘤、腹水癌和肝癌小鼠的生存期,并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蟾酥与蟾皮制剂对体外白血病细胞具有特殊高的糖酵解过程和呼吸过程。蟾酥制剂配合化疗和放疗治疗肿瘤的同时,蟾酥能不同程度地防止治疗中的白细胞下降,对下降者,可使之回升。

4.镇痛作用。蟾酥对于小鼠、家兔实验性疼痛均有镇痛作用。

5.抗炎作用。蟾酥在体外实验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菌作用,在该菌种局部感染的动物试验中,显示其抗菌作用较优于青霉素。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蟾酥水溶性总成分制剂能提高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而对B淋巴细胞无明显影响。

6.局部麻醉作用:蟾酥80%酒精提取物具表面麻醉作用,最低有效浓度为0.5%,麻醉时间比同浓度的“可卡因”长一倍多。蟾毒灵的局麻作用较“可卡因”强30~60倍,比“普鲁卡因”强300~600倍。

7.对平滑肌的作用:蟾酥特尼定10~20μg/ml时,分别引起离体大鼠、豚鼠子宫收缩,无快速耐受现象。蟾酥能兴奋肠管平滑肌;水提液对离体或整体动物支气管平滑肌有收缩作用。

8.镇咳作用:蟾酥水提液对小鼠SO(2)所致的咳嗽有镇咳作用。

9.蟾酥对小鼠LD(50):腹腔注射为36.24mg/kg,静脉注射为41.0mg/kg,皮下注射为96.6mg/kg。小鼠急性中毒症状为呼吸急促,肌肉痉挛,心律不齐,麻痹而死(蟾酥煮沸后毒性大减)。

经济价值西藏蟾蜍无论在白天,还是在夜间都外出觅食,能捕食大量的有害昆虫及其幼虫,对农、林、牧业大为有益。据了解,民间亦常将此种蟾蜍入药,其功效与大蟾蜍相同。

保护措施已经列入《“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