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纹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的一种昆虫。主要取食棉蚜,也取食麦蚜、玉米蚜、菜蚜及棉铃虫卵、幼虫等。广泛分布于南北各棉区。龟纹瓢虫1年发生7-8代,以成虫群集在土壤、石块缝穴内越冬,翌年3月份开始活动,凡是早春有蚜虫的地方均是它的活动场所1。龟纹瓢虫具有耐高温、抗低温,生活历期短,适应性强,耐饥性强等特点。成虫白天活动、夜间很少活动。日出前大都静伏在寄主上部枝叶间,日出后开始活动,有趋光性,受惊时有假死性2。
形态特征体长3.4-4.5mm,体宽 2.5-3.2 毫米。外观变化极大;标准型翅鞘上的黑色斑呈龟纹状;无纹型翅鞘除接缝处有黑线外,全为单纯橙色;另外尚有四黑斑型、前二黑斑型、后二黑斑型等不同的变化。
猎物龟纹瓢虫在农田、果园除捕食多种蚜虫,如烟蚜、禾谷缢管蚜、棉蚜等外,还可捕食棉铃虫、介壳虫、粉虱、木虱、叶蝉、褐飞虱、稻纵卷叶螟、螨类等害虫2。
生态习性除了冬季外均可发现成虫,但在早春特别多。会捕食蚜虫、叶蝉、飞虱等。是益虫。常见种类,也是与大众甲壳虫车最像的瓢虫。斑纹多变 (十多种),有时鞘翅全黑或无黑纹。常见于农田杂草,以及果园树丛,捕食多种蚜虫。它耐高温,7月下旬后受高温和蚜虫凋落的影响,其他瓢虫数量骤降,而龟纹瓢虫因耐高温,喜高湿,在棉花、芋头、豆类等作物田数量占绝对优势 (90%以上)。在棉田7、8月以捕食伏蚜、棉铃虫和其他害虫的卵及低龄幼若虫。7-9月也是果园内的重要天敌,在苹果园取食蚜虫、叶蝉、飞虱等害虫。
发生规律1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春季4-5月份越冬代成虫产卵,第一代成虫于6月中旬发生,第二代成虫于7月中旬发生,第三代成虫子8月下旬发生,第四代成虫于10月上旬发生。夏季卵期3天,幼虫期平均7天,蛹期3.5天3。
种群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宁夏,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江苏,上海,浙江,湖南,四川,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日本,俄罗斯,朝鲜,越南,不丹,印度。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