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木里猫眼蟾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基本信息分类系统:

Animalia:动物界 - Chordata:脊索动物门 - Vertebrata:脊椎动物亚门 - Amphibia:两栖纲 - Anura:无尾目 - Anomocoela:变凹型亚目 - Megophryidae:角蟾科 - Leptobrachiinae:拟髭蟾亚科 -Scutiger:齿突蟾属 -Aelurophryne:猫眼蟾亚属

学名:Aelurophryne muliensisFei, L., and C.-y. Ye .,1986

中文名:木里猫眼蟾

中文拼音MULIMAOYANCHAN

分类等级:种

概述模式标本保存地CIB

国家保护级别非保护动物

CITES公约级别未列入

IUCN红色名录等级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濒危(E)

中国特有是1

异名信息Scutiger (Aelurophryne) muliensis,Fei, L., C.-y. Ye, and S.-s. Li .,1989.

Scutiger muliensis,Fei, L., and C.-y. Ye .,1986

形态描述本种与刺胸齿突蟾Scutiger mammatus (Gunther)相近。但本种雄蟾胸腺上黑刺粗大而稀疏,在10mm2内有刺10-26枚;趾蹼不发达,第四趾两侧之蹼仅达近端第一关节下瘤;肛周围、股部及蹠部腹面有小疣。1

体型肥硕,雄蟾体长68~80 mm,雌蟾体长 60~68 mm。头较扁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瞳孔纵置;鼓膜、鼓环和耳柱骨均无; 上颌无齿,无犁骨齿。正常个体背部一般疣粒较小或不显,少数个体疣粒成行; 整个腹面光滑或呈皱纹状,腋腺远小于胸腺,无股后腺。变异个体整个背腹面满面大小瘰疣,腹面瘰疣扁平,有的呈龟裂状,似老年人脸上的皱纹。前肢适中,前臂及手长约为体长之半; 后肢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部或口角; 跖部底面多有小疣粒; 指、趾端圆,趾间蹼不发达,第四趾两侧蹼仅达近端第一关节下瘤。体背面暗橄榄褐色,有深色斑,两眼间具棕黑色三角斑; 腹部黄灰色。变异个体背面为灰褐黑色; 腹面颜色比背面浅。雄性第一、二指婚刺大呈锥状,胸部刺团一对,较小,刺粗大而稀疏,每10 mm内有刺约16枚; 无雄性线; 无声囊。卵动物极棕色,植物极乳白色。第29~31期蝌蚪平均全长49 mm,头体长 20 mm,尾长为头体长的145%; 体尾灰褐色或灰棕色,尾鳍上无斑; 唇齿式多为Ⅰ:4+4/4+4:Ⅰ; 唇缘窄,口周围具唇乳突,少数个体上唇中央缺乳突一个。2

生物学资料该蟾生活于海拔3 050~3 400 m高山区。成蟾白天多在植被丰富的平缓山溪及其附近,一般栖于溪内或溪边石下或倒木下; 夜间在溪边爬行,行动缓慢。5月中、下旬为繁殖盛期,个别可延迟到6月中旬。雌蟾产卵200粒左右,卵群黏附在石块底面,呈团状或圆环状。解剖两个雌蟾,输卵管内待产卵直径2.6~2.8 mm。蝌蚪多在大溪边缓流处,栖于水底,白天多隐蔽在石下或在石隙间游动。2

种群状态中国特有种。该蟾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其种群数量很少。受胁等级: 濒危EN。2

分布四川(木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