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金琵琶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金琵琶体长2厘米左右,身体褐黄色,不仅形状像一只小巧玲珑的金色琵琶,其鸣声也“金、金虫吉蛉”、“金、金虫吉蛉”,四声一循环,好似弹拨琵琶的美声。它头小尾尖,前翅宽大,略呈棱形。

简介金琵琶有南金钟、宝塔铃等好几个名字,也是大自然界中一种长得很漂亮的会鸣叫的昆虫。金琵琶体长2厘米左右,黄褐色的身体,其体形看上去就像一只小巧玲珑的金色琵琶。金琵琶不但身形像琵琶,而且它还会发出“金、金虫吉蛉”的鸣叫声,这声音像极了弹拨琵琶的声音1。

形态特征金琵琶

科别:蟋蟀科。

别名:云斑金蟋、南金钟、褐色灌丛蟋、金蟋、宝塔铃、土铃。

成虫的常见季节:夏、秋两季。

鸣叫时间:夜晚。

特征

它的雌虫较肥大,形似土蝗,和雄虫外形大不一样。它后肢健壮有力,善于跳跃,爬行也较迅速,附着力较强,在草丛中蹦跳灵活。金琵琶体型美观、鸣声独特,往往听过一次,对它美妙的声音就会终身难忘,是花鸟市场上较常见的出售鸣虫。

雌雄虫约 23mm,身体为黄褐色,头部背方和前胸背板上有一深色纵纹;翅支透明,上具有深色斑点,眼部具纵纹数条及二条横纹。雌虫身体较雄虫狭窄2。

生境分布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日本等亚洲地区均有,台湾地区多分布于低海拔山区林缘的 芒萁丛之乾枯基部及广大的芒草坡地 。

金琵琶栖息在高燥的草地上,干燥的芦苇丛中。在灌草中以植物草叶为生,从不吃荤,也从来不会爬上树头。它平时静伏于草丛下部,夜晚鸣叫时爬到草丛中上部歌唱。鸣叫时双翅上翘约60余度,露出背部的白色后翅,姿式颇为美观。金琵琶以往南京的郊野、草场上数量较多,一晚捕捉十余只不成问题。

习性刚孵化的金琵琶若虫,约有0.3厘米长,颜色很洁白。它那小鱼干似的身躯从芒草根下钻出来后,大约过4~5个小时,就变成褐色了。

若虫的食物是杂草的新芽或嫩叶,每蜕次皮就长大一些。刚蜕下皮的若虫,颜色白皙而且柔软。到8月为止,它已经蜕皮7次之多,而最后一次蜕皮便羽化为成虫了。成虫身体的长度大约是2.2~2.5厘米,而且雌虫比雄虫细瘦得多3。

饲养在虫市上挑选金琵琶应选择体形略大、身体褐色略深的个体,而不宜选虫体小、前翅色淡的个体。

饲养金琵琶以蒙塑料纱的大瓷杯、玻璃瓶为好。这样既通风透气,美声也可顺利传出。它只吃素,饲以瓜果、饭粒、草叶等,要常换花样,保持多样性。容器宜放置在光线较弱的干燥处,这样白天也会鸣叫。要保持安静,不要随便移动虫具,喂食时也应尽量不惊动它,以免它在杯瓶内乱跳而折断大腿,影响观赏和寿命。还要远离蚊香等化学品,以免伤害鸣虫。如饲养得当,金琵琶可存活五六个月,养到第二年元月份。

金琵琶鸣声独特,不宜下雌,下雌后鸣声从“金、金虫吉蛉”变为“虫吉蛉”、“虫吉蛉”,反而不如原鸣声优美而有韵味。金琵琶的卵下在土中,人工繁殖的问题至今没解决,虫市上的金琵琶都是野外捕捉来的野虫。

优劣辨别1、优质金琵琶:体形较大,触须和尾须齐全,后翅伸出尾部较长,前翅宽阔而圆大,颜色深褐,越深越好。全须全尾者形象美观,可满足玩赏者需要。身材大、后翅长者体格强健、生存时间长。前翅圆大,颜色深褐者翅质厚,鸣声嘹亮,久鸣不哑。

2、质次金琵琶:身体瘦小,翅质薄而发白,这类虫大多鸣声低而不畅,时间长一些就会沙哑,若遇到下雨天,空气潮湿,鸣声则更为既低又哑,不堪聆听,失去听鸣的价值。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