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河乌猪母猪与“大约克”种公猪杂交生产出来的“二元杂”猪,更具有育肥性能好、增重快、瘦肉率(58%)和肌脂高、骨细皮薄、肉质鲜嫩、后腿比例大、腌制失水率低等显著特点。
大河乌猪是在大河猪基础上适度导入外血育成的新品种,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的特点。母猪发情明显、产仔多、繁殖性能优良,初产9.20头,经产达12.51头。肌肉脂肪含量高(5.24%),肉质细嫩味美,纯种及杂交猪是开发优质鲜肉和腌制火腿的原料猪种。生产水平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母猪繁殖率不高、仔猪存活率低、饲料利用率低等,制约着大河乌猪产业化发展。2
经济价值该县成立了大河乌猪研究所,聘请云南农大专家为名誉所长,负责指导大河乌猪原种保护和选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大河乌猪科研和畜牧实用技术推广。去年,全县采取以会代训、专门培训、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对畜牧兽医人员、养畜农户、饲料经营户举办畜种改良、饲草饲料各种培训班311期,参训人员达14050人次,印发科技资料7020份。县财政拨款24万元,为全县11个乡镇和所有村委会增配了160台冰箱、250个冷藏包,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冷链硬件设施。2003年6月,县政府拿出22万元,对全县饲养大河母猪50头以上的10户养殖大户和外销仔猪5000头以上的12户销售大户按规定分别兑现了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奖金,极大地调动了养猪和运销大户的积极性。
是大河乌猪品牌的核心,该县切实抓好大河乌猪核心群、扩繁群、生产群和改良网点建设,把核心群的重点放在大河乌猪的选育和提高上,即在原有10个家系的基础上,建立大河乌猪高产仔系、抗病系、高瘦肉系、快长系和高肌脂系,每年从科技三项经费中拿出10万元作为保种、选育和培训经费,使大河乌猪核心群基础母猪数由300头扩大到600头,每年生产合格种用大河乌猪母猪5000头以上。扩繁群建设主要在中安、墨红、竹园、富村、老厂选择5个具有一定基本条件和养殖水平的私营养猪场予以扶持,为生产群提供合格生产用大河乌猪。生产群建设则采取抓示范、树典型,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规范猪舍改造、统一仔猪培育程序、统一免疫和统一上市前骟割要求。改良网点建设主要采取本交与人工授精改良同时并举的办法,目前,全县设有猪种改良站点168个,其中人工授精站点62个,利用良种公猪246头。县财政还每年预算5万元,对畜禽疫病防制实行统一管理、强制免疫,2003年,全县免疫率达到了100%。同时积极培育大河乌猪加工企业,并已发展加工经营火腿户10户,屠宰经营肉猪75户。扶持发展年饲养50头以上的大户22户,年运销5000头以上的规模运销大户13户,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末,全县生猪存栏达44.4万头,能繁母猪增至4.3万多头,出栏肉猪5.5万头,育成优质仔猪70万头,肉类总产5.87万吨,以大河乌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5.43万元,户均畜牧收入达2478元,大河乌猪为广大山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品种特点大河乌猪是在原大河猪(大河猪是列入国家级猪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优良地方猪种,因原产于云南省富源县大河、营上一带而得名,以肉质优良,适宜加工优质云腿,毛色火红,耐粗饲料为主要特点,且大河猪属乌金猪的优秀类型)基础上利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经过多代选育而成。大河乌猪毛色乌黑,与原大河猪火毛色有别,肉质特优,适合腌制优质云腿,保留原乌金猪(大河猪)与云腿的关系。
大河乌猪被毛乌黑,毛尖略带褐色,在阳光照射下显黄色,俗称黑火毛,体质结实,体型匀称,各部位结合良好;头大小适中,嘴直长,端部有三道浅皱纹,又称“三道箍”;额部有菱形浅皱纹,耳尖下垂,体躯较长,背腰平直,胸部宽深,后躯丰满,腹部紧凑,乳房发育良好,乳头6---7对,四肢健壮,肢蹄结实。以肌内脂肪含量高为显著特征,具有肉质好,瘦肉率适中,生长快,耐粗饲,抗逆强强等优良特性。
基本特征如下:
1、体型外貌。大河乌猪背毛黑,毛尖略褐,在阳光照射下呈金黄色,俗称“火毛腿”。体质结实,体型匀称,各部分结构良好。口大小适中,嘴直长,端部有三道浅皱纹,俗称“三道箍”。额部有菱形浅皱纹,俗称“八卦”。耳中等大小,耳尖下垂,身躯较长,背腰平直,胸部宽深,后躯丰满,腹部紧凑,乳房发育良好,共有6-7对,四肢健壮,肢蹄结实。
2、生产发育性能。6月龄公猪平均体重72公斤,体长114cm,胸围96cm,腿围72cm。成年公猪体重143kg,体长149cm,体围105cm,母猪相应体重为130kg,体长143cm,胸围124cm,腿围92cm。
3、育肥性能。在每千克混合料含消化能12.5—13兆焦,消化粗蛋白14-16%的营养水平下,从25kg体重开始育肥至90kg,日增量647克,消耗指数3.3。180日龄左右体重可达90kg。
4、肉质。90kg体重屠宰,屠宰率74%,膘厚3.3cm,后腿比例29%,眼肌面积27cm2,皮厚0.32cm,胴体瘦肉率54%以上,肌肉脂肪含量7%,PH值6.2,大理石纹和肉色评级均为3.1。
5、繁殖性能。公母猪性成熟早,公猪3月龄,母猪4月龄就可以配种受胎。公母猪适宜初配月龄为6个月,体重70kg左右。仔猪42日龄断奶后窝重56kg。经产母猪窝均产仔10头,初生窝重8kg,20日龄窝重35kg,42日窝重64kg。
6、杂交利用。以大河乌猪作为母本与英系大约克夏杂交生产的肉猪170日龄体重达90kg,耗料指数3.2,90kg体重屠宰后腿比例30%,眼肌面积32cm2,瘦肉率57%,肌肉脂肪含量4%。
大河乌猪于2002年12月14日被国家农业部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审定为国家级新品种。2003年2月27日正式获农业部批准。富源大河乌猪成为继苏太猪之后云南省第一、中国第二育成猪新品种。
养殖技术养大河乌猪种草必须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并且要结合季节来确定牧草养猪的方式。夏秋季节,种草养猪以鲜草直接饲喂为主要的牧草利用方式;冬春季节,以优质草粉或打浆青贮的牧草作为混合饲料成分喂饲。牧草鲜饲方式:牧草种植时间选在春夏季节,种植hn-mc籽粒苋、hn-mc聚合草、hn-mc菊苣等多汁牧草,鲜草添加量占日粮的15%~30%,每10头猪配套1亩牧草。牧草制成草粉添加到精饲料中饲喂的利用方式:种植品种为hn-mc苜蓿、hn-mc墨西哥玉米、hn-mc高丹草等,夏秋季节可以利用鲜草,冬春季节以草粉形式添加到日粮中,牧草粉的量占日粮的8%~15%,每10头猪配套种植hn-mc苜蓿0.5亩。牧草打浆或切断制作青贮饲料与精饲料搭配饲喂的利用方式:只要牧草当季直接利用还有剩余,就可以打浆或切断制作青贮饲料,在其它缺少青绿饲料的季节与精饲料搭配饲喂,具体的日粮添加数量可以根据猪的品种、生长阶段和生理状况来确定。提高养户饲料浪费控制意识,提高养户成本与利润分析意识,自主减少饲料浪费。以正面宣传,提高养户的主动性和饲养操作的准确性,并从细节出发,改造不合理地的料槽结构,使其更合理地,更适用实际应用情况,减少饲料浪费。科学投料,按标准料量分餐投喂,要注意给猪添料方法,要勤添少加,同时根据天气变化,适当选择投料时间。
大河乌猪的喂养可以采用湿拌料喂猪,湿拌料掺水比例为1比1,不可拌成粥料。喂料实行“三定”即定时、定质、定量,即每天固定喂食时间和次数(小猪5次,大猪4次),每天喂料品质一般固定不变,每天限喂食数量(每次喂八九分饱)。食后自由饮水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在青饲料原料上,养殖户可以进行种草养殖,主要是在上年的秋末冬初或当年春季,种植hn-mc优优菊苣、hn-mc优优籽粒苋等多汁叶菜类牧草。然后在夏秋季节收获鲜草喂猪利用,这类牧草可以占到猪日粮的10%~30%,育肥猪在育肥期内,每头猪大约可以消耗牧草(干物质)约80kg;在牧草正常生长条件下,每100头猪需要种植6~12亩多汁类牧草。
对于母猪的牧草供给:母猪的牧草供给数量主要考虑到母猪的不同生理阶段。
空怀阶段:每天喂0.5~1kg精料,8~10kg鲜草或20%~30%的玉米+10%麸皮与60%~70%牧草干草粉混合饲喂;母猪过瘦时,应补充较多的精料。
妊娠前80天:此时对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有较高的利用率,加之胚胎生长发育缓慢,是节省精料的最佳时期,每天可以饲喂精料0.5~1kg,优质牧草的鲜草8~10kg。
妊娠80天后的母猪:妊娠后期的母猪,即至产仔时间大约还有35天时,母猪的饲料应适当增加能量和蛋白质,补充钙,每日在饲料中加20g骨粉或50g鱼粉。将精料由0.5~1kg/天提高到1~1.5kg/天,把优质牧草调整至5~6kg/天。
母猪哺乳阶段:哺乳母猪应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并适当补钙,精料喂量为2.5~3kg/天,搭配饲喂8~10kg的鲜草。哺乳母猪的精饲料可以按如下搭配,60%玉米+30%麸皮+10%母猪浓缩饲料;或用50%玉米+30%麸皮+18%豆饼+2%骨粉。牧草的饲喂供给量,根据母猪的采食量来确定,一般可以3~4kg/天。
在大河乌猪的养殖中,农户大都忽视“防重于治”的原则,注重对猪的治疗,宁愿在治疗上花“大”钱,不愿在防疫上花“小”钱,结果是农户损失惨重。因此,夏秋季猪舍要注意通风换气,可在猪舍内安装电扇,降湿防暑。猪舍外栽植藤蔓类植物遮阳降温,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和温度适宜。冬季推广塑料薄膜暖棚养殖新技术,不断改善猪舍小气候,给猪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要坚持严格的消毒制度,经常打扫环境卫生。有条件的猪舍安装纱网防止蚊蝇的叮咬,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定期搞好驱虫和疫病免疫注射,推行“防重于治”的原则。
开发价值大河乌猪是云南省首次育成的适宜腌制优质云腿和优质鲜肉供应的猪种,是农业部2003年2月27日第254号公告的国家级培育猪新品种。
大河乌猪原称大河猪新品系,是云南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省大河猪杂交配套系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示范》的重点课题。该项目在省科技厅、省农大、省畜牧兽医局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由曲靖市畜牧局主持,富源县畜牧局和富源县大河种猪场联合攻关,在富源县大河种猪场进行选育的大河猪新品系,从1994年开始至2002年历经9年6个世代持续选育,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和超过预定目标,是云南省首次培育成功的适宜腌制优质云腿和优质鲜肉供应的优良母本品种。
2002年3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富源县人民政府和曲靖市畜牧局、富源县畜牧局联合承办“大河乌猪申报国家级新品种”工作启动,2002年8月经过云南省农业厅审定向农业部申请,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猪品种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云南省曲靖市暨富源县对大河乌猪品种作了审定,认为大问乌猪符合新品种审定要求,一致同意通过审定;2002年12月14日,大河乌猪又在海南省海口市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复审;2003年2月27日,农业部以第254号公告将大河乌猪定为国家级新品种。
大河乌猪是农业部审定批准的继江苏省苏太猪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培育猪新品种,是以优良地方猪种乌金猪(大河猪)和引地优质瘦肉型猪种杜洛克为育种素材,经过9年6个世代的持续选育、扩群中试推广,可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大河乌猪具有四大优点:一是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好饲养;二是母猪胎均产仔猪11.80头,与大约克杂交的“约大乌”杂交猪育肥日增重799克,生产性能优良;三是“约大乌”肉猪90kg体重屠宰率为72%,瘦肉率为58%,后腿比例为28.5%,胴体品质好;四是“约大乌”肉猪的鲜肉PH6.3,大理石纹评定3.2分,肉色评分3.1分,肌内脂肪含量5.01%,肉质细嫩味美,是鲜猪肉的上等品,是腌制优质火腿的最佳原料,所腌制的火腿,色、香、味及丰满度最好。因此,大河乌和很高的开发价值。
为打响大河乌猪品脾,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县委、县政府根据富源县属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农村贫困人口多的实际,在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一是畜牧业要发挥大河乌猪国家级品种的品牌优势,打响大河乌猪品牌;二是要按照“上加工、抓流通、扶龙头、强防疫、促养殖、求效益”的发展思路,建立以大河乌猪为主的仔猪生产基地和生猪交易集散地,大力发展商品羊和菜牛生产,三是以肉食品加工为龙头的畜产品深加工要加快步伐,扩大“富云”牌火腿和优质鲜肉的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推动畜牧产业化建设;四是树立优质仔猪品牌、优质鲜肉品牌和优质火腿品牌,通过三个品牌的树立,形成“大河乌猪良种一仔猪一肉猪一鲜肉一火腿一市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从而推动畜牧产业化建设,确保农民增收。力争到2007年,全县饲养大河乌猪母猪达6万头以上,生产优质仔猪达100万头以上,出栏肥猪达66万头以上,分割加工优质冷鲜肉达5000吨以上,生产销售优质火腿达500吨以上。现有核心育种场1个,扩繁场13个,饲养核心群及扩繁母猪1284头,公猪10个家系67头,累计推广生产群母猪24000多头。大河乌猪遗传性能稳定,育肥期料重比3.3:1,变异系数5.7%,90kg体重背膘厚3.2cm,肌内脂肪含量7.92%,特别适合腌制优质云腿和供应优质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