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变色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变色蛙是一种新蛙种。2004年美国科学家在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部山区一小片云雾林里发现。变色蛙有时黄,有时绿,有时灰褐。当阳光明媚的时候,呈浅绿色,当进入光线微弱的阴暗处时,在几分钟之内,又变成浅棕色。

基本特征变色蛙有时黄,有时绿,有时灰褐,遇草似草,遇土如土,随环境变换而改变。当阳光明媚的时候,呈浅绿色,当进入光线微弱的阴暗处时,在几分钟之内,又变成浅棕色,其变色能力可与变色龙媲美1。它皮肤细跑里的色素粘在它体内激素和神经的作用下,一集中就变成深色,一分散变成浅色,这是它防敌的绝招,捕食的隐身法。2

研究进展该新蛙种的发现地是科学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由于当地人相信这片雾气笼罩的森林是禁地,也许受到神的保护,所以,他们长期以来不敢进入。美国夏威夷大主教博物馆脊椎动物学家弗雷德·克劳斯(Fred Kraus)表示,虽然科学家以前就知道有些青蛙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变换体色,“但我认为,这些青蛙的体色差异都没有我们在Oreophryne蛙种身上看到的这么惊人。”

克劳斯称,Oreophryne蛙的体色为何会经历如此显著的变化。克劳斯是2009年12月刊载于《Copeia》杂志上的一项有关Oreophryne青蛙研究的负责人。他说,幼年时期的Oreophryne蛙外形看上去像毒箭蛙,所以,“看到它们,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小心。”它们栖息于光照充足的树叶上,这一点与有毒青蛙的生活习性相似。

于是,克劳斯心中泛起了这样的疑问:“既然幼年具有警告色,为何成年以后会失去呢?这完全没什么意义啊。”为揭开这个谜团,克劳斯希望研究幼年Oreophryne蛙是否有毒,以支撑这种“外强中干”的模样。不过,克劳斯应该要迅速行动起来——当地人对神的敬畏也无法维持Oreophryne蛙的生存,因为它们仅存的栖息之地正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

生长环境云雾林的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升温,这片林带可能会最终干枯。畏寒的低地植物还可能开始向上生长,取代通常生长于山顶的植物。克劳斯说:“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一座海拔只有650英尺(约合200米)的山上,那里的云雾林可能会轻易遭到破坏,生活在林中的生物也会跟着消失,包括变色蛙。”

雄性变色蛙正在履行做父亲的义务,它紧紧拥抱着一窝卵和两只刚刚孵化的幼蛙。每晚雄性变色蛙都会紧紧拥抱住卵块,也许它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卵块湿润,或者保护幼虫,避免它们被昆虫等小型食肉动物吃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