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欧洲黑蜂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欧洲黑蜂(学名:Apis mellifera mellifera)是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于西欧至东欧的北部。欧洲黑蜂是西方蜜蜂这个种类的指名亚种,为世界4大养殖品种之一,早期随着欧洲移民分布至全世界,但经过杂交后性情凶暴,在原产地已渐渐被淘汰,原产地纯种的欧洲黑蜂几乎灭绝,现在依靠各国的保护才保存一些黑蜂品系。

基本简介原产地阿尔卑斯山以西和以北的整个欧洲地区以及俄罗斯中部。伊比利亚半岛的蜜蜂和它十分接近(Br,Adam,1957)。自十七世纪以来,欧洲黑蜂横渡大西洋被带到南北美洲,另一方面则横跨乌拉尔山脉被带到西伯利亚。但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化养蜂业的发展对黑蜂不利,它们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失去地盘。纯种黑蜂在西班牙、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某些地区目前尚存在有地方性意义在瑞士、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区、大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些养蜂家选育了黑蜂的某些品系。瑞士所选育的称为黑色品系( stainNigra)。在其他地方,它们和卡尼鄂拉蜂、意大利蜂或高加索蜂杂交,或者完全为其他品种所代替。

形态特征外貌:体大舌短(57-64毫米),腹部宽,深黑色而且一致,少数在第二和第三腹节背板上有黄色小斑,但是没有黄色环带。覆毛长,绒毛带窄而疏。雄蜂胸部绒毛深棕色,有时黑色。肘脉指数小(1.3-2.1,平均1.5-1.7)。

行为:在露天下表现不安,检查时常在脾上跑动。时常,但并非总是凶暴的。春季发展略慢,可达中等群势。夏季和冬季才成强群(平直发展曲线,Ruttner,1960)。分蜂性弱〔一度享有盛名的“石南蜂”(荷兰蜜蜂),是其特殊品系;是经过长期杂交选育出有倾向于分蜂性的品系〕。在严酷气候下能很好地越冬。这品种的勤奋特性屡受赞扬(Adam,1966),但在三叶草流蜜期,黑蜂远不如长舌蜂种。易感染幼虫病和受蜡螟之害1。

性格欧洲黑蜂怕光易惊慌,性情不若其他亚种温顺,而且蜂群的发展在春季时很缓慢,杂交之后的后代性格凶暴,这些特性使它慢慢被养殖者放弃,但在一些特殊的气候环境下却展现强韧的一面,例如越冬性能非常好,节省饲料,草原高寒气候下产蜜量惊人。易感染幼虫病和遭受蜡螟为害。抗孢子虫病和抗甘露蜜中毒的能力强于其它蜂种。蜜房封盖呈干型或中间型。

习性黑蜂是在西欧海洋性温和的气候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它的育虫能力不强,春季发展慢,产蜜量显得不如其它蜂种。因此,近代养蜂业一般不愿选用黑蜂。但在英国和挪威的石南草( Heather,又名越桔)流蜜期,它胜过任何其它蜂种。在蜜源较贫乏地区,其他蜂种常耗尽所有贮蜜,唯有勤俭的黑蜂,尚能经常提供一些余蜜。

经济价值可用于进行蜂蜜生产,但在春季,产蜜量低于意蜂和卡欧洲黑蜂有很多生态型,如英国蜂、德国蜂、阿尔卑斯蜂、法国棕蜂、中俄罗斯蜂等。17世纪,欧洲黑蜂被引入北美洲;19世纪被引入南美洲、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亚洲的西伯利亚地区。在近代养蜂业的发展中,欧洲黑蜂曾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性情凶暴,不便于企业化生产管理,因此,除少数国家和地区外,现已普遍不受欢迎;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它已和意蜂、卡蜂、高加索蜂杂交,或完全被这些品种的蜜蜂所取代。

在法国、西班牙波兰和俄罗斯的某些地区尚保留着欧洲黑蜂的地方性纯种;在瑞士、奥地利、英国和北欧,有些养蜂家还在选育欧洲黑蜂品系;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利亚岛上,设有欧洲黑蜂保护区,它们在该岛已生存、繁衍了180多年,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仍与原产地的欧洲黑蜂相同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