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二花脸猪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产地与生态环境

二花脸猪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常州、无锡和苏州等地区的武进、江阴、锡山、 常熟、张家港等地,其原产地主要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舜山周边的焦溪 (现已并入郑陆镇) 和横山桥镇,属于武进郑横圩田地区,其地势低平,河网密布。该地区位于北亚热带北缘,属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丰富,且锌、硅、锰、硼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非常丰富。2

品种形成历史二花脸猪形成历史悠久。其产地武进地区的养猪历史可回溯至五六千年前,当地戚墅堰圩墩遗址出土的猪下颏骨经考证,已有 6 000 年左右的历史,而据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母猪一胎可育成小猪 14 头,可见当时已经选育出优良的家猪品种。作为二花脸猪的发源地和原产地,焦溪自古以来就是当地主要的苗猪集散地。明代万历年间,焦溪舜山一带的农民利用当地特有的气候和生态地理条件,通过长期选育,培育出了大花脸猪,到了清代中期,又利用大花脸猪和米猪杂交,产生小花脸猪,小花脸母猪再与大花脸公猪回交,最后育成了二花脸猪,当时称“黑猪”。1954 年张照教授将其定名为“焦溪猪”,并根据其外貌特征分为“大花脸”和“二花脸”。2

外貌特征二花脸猪体型中等,结构匀称;头大额宽,耳大下垂过下颌;嘴筒稍长且微凹,鼻额间有一突起横肉,头部面额皱纹清楚,上有 2~3 道横纹;四肢稍高,中躯稍长,背腰较软、微凹,腹大下垂而不拖地,后躯宽而稍倾斜,全身骨骼粗壮结实,臀部肌肉欠丰满;全身被毛、鬃毛为浅黑色,被毛稀而短软,成年种猪鬐甲部鬃毛长而硬;母猪乳房发育良好,有效乳头在 9 对以上。2

繁殖性能繁殖力高是二花脸猪最重要的种质特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2

性成熟早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公猪性成熟年龄为 4 月龄,母猪为3 月龄左右;适宜初配年龄公猪为 7~8 月龄,母猪为 5 月龄左右。30 日龄小母猪的卵巢切片中即可见到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5 月龄排卵数可达 20 枚以上,这在所有猪种中是最早的。公猪睾丸发育快,90 日龄时睾丸重为 40.40 g,相当于长白猪 130 日龄的睾丸重。180 日龄时睾丸重达159.70 g,而国外品种的公猪同期睾丸重量平均不足 130 g;3 月龄能采出正常的精液,7~8 月龄便可开始配种。2

产仔数高经产母猪窝产仔数平均约为 16 头左右,窝产活仔 14 头以上,45 日龄断奶仔猪育成数群体平均为 13.8 头左右。有记载的最高记录为一胎产 42 头仔猪,其中活猪 40 头 (28公、12 母),初生窝重 29.6 kg。哺乳期母猪掉膘后复膘快,断奶后很快发情又可配种,年产仔胎数可达 2.3~2.5 胎,母猪使用年限长一般为 8~9 胎,有些母猪 10 多胎时仍很高产。2

母性好哺育性能好,性情温和易于管理。带仔母猪动作小心,躺卧时一般都用嘴或下腹部将仔猪推向一边,然后用前膝和腹部逐渐接近地面,慢慢卧下,避免压死仔猪,因此产后一般不需要额外照顾;乳头多,泌乳力高,哺育率高,因而仔猪的断奶育成率高,哺乳仔猪 21 日龄窝重便可达 50~60 kg。2

肉质性状优良的肉质性状是二花脸猪另一个重要的种质特性,其肉味香浓,肉质鲜嫩多汁。二花脸猪肉色鲜红,无 PSE 肉和 DFD 肉,猪肉颜色多为 3 分和 4 分 (使用 5 分比色卡);屠宰后 45 分钟肌肉 pH 值均属正常;肌肉系水力强。在肌纤维结构方面,二花脸猪各类型肌纤维的面积均极显著小于皮特兰猪,而其肌纤维密度却极显著高于皮特兰猪,说明二花脸猪肌纤维细而致密,肌肉细嫩。二花脸猪优良肉质的另一个表现是其肌肉内脂肪含量高,肌肉大理石纹较明显,二花脸肌内脂肪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持续增长,体重 60 kg时脂肪含量即达到 4.0% 以上,90 kg 时可达 5.0% ,相比之下,大白猪肌内脂肪含量在生长发育中基本保持稳定,90kg 时约为 2.0% 左右。总体上,二花脸猪在肉色、pH 值、系水力、大理石纹、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等诸多肉质性能指标方面均优于国外引进猪种或培育品种,这也是二花脸猪肉细嫩多汁、香浓味美的主要原因。2

生长性能二花脸猪生长速度较慢,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大大低于国外引进猪种。二花脸猪初生重小,平均只有 800 g 左右。肥育猪在 20~75 kg 阶段时,日增重约为 430 g,饲养天数约为 130 天,料重比约为 4.0。75 kg 屠宰时,屠宰率在 64%以上,6~7 肋背膘厚为 36 m m 左右,胴体瘦肉率平均为42% ~43% 。2

耐粗性能我国的地方猪一般都具有耐粗饲的特征,二花脸猪也不例外。二花脸猪能充分利用糠麸、糟渣、红薯藤、花生秧和各种秸秆等农副产品,在较低的营养水平及低蛋白质情况下获得增重。二花脸猪对饲料中的粗纤维需求量较大,当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过高,而粗饲料含量过低时,可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耐粗饲能力一般认为与盲肠的发育程度有关,发达的盲肠可提高对饲料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增加饲料有效能量的供给,这可能是我国地方猪耐粗饲的原因之一。2

杂交性能二花脸母猪与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等外品种公猪杂交,均有显著的杂交优势,杂交育肥猪在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瘦肉率及胴体品质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以二花脸猪为母本,大白或长白猪为父本进行二元杂交,杂交后代 20~90 kg 肥育日增重可达 600 g 左右,料重比在 3.5 以下,90 kg 时屠宰率为 70% 以上,胴体瘦肉率为 51% 以上。2

二花脸猪杂交一代母猪在繁殖性能方面的杂种优势明显,F1 代杂种母猪在繁殖性能方面表现优异。F1 代经产母猪与第一父本外的其他外品种公猪杂交,F1 代杂种母猪初产平均每窝总仔数不低于 11.5 头,产活仔数不低于 11 头,20 日龄窝重不低于 40 kg;经产平均每窝总产仔数不低于13.5 头,产活仔数不低于 13 头,20 日龄窝重不低于 50 kg;二洋一土三元杂交猪肥育期日增重可达 650~700 g,料重比 3.0 左右,胴体瘦肉率 56% 左右。2

种质特性的分子机制研究高繁殖性能和优良的肉质性状是二花脸猪最重要的两个种质特性。然而,繁殖性能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表型选择提高繁殖性能的遗传进展;肉质性状多为中等遗传力性状,但由于其在活体无法测量,从而也限制了生产中对肉质性状的选育提高。为了提高低遗传力性状或活体无法测定性状的选育效果,常用的方法是找到控制目标性状的主效基因或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从而对目标性状进行分子水平上的直接选择,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二花脸猪优良种质特性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关注的主要性状是产仔数和肉质性状。2

产仔数性状分子遗传研究储明星等通过数量遗传学研究检测到二花脸猪高繁殖力存在主效基因作用,张志武等的研究也表明猪产仔数性状存在主效基因。Rothschild 等通过候选基因法,发现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ESR) 基因与高产仔数主效基因连锁,RFLP 分析表明,雌激素受体基因 3.7 kb B 等位基因相比 4.3 kb A 等位基因能够显著提高产仔数。BB 纯合型母猪比 AA 纯合型母猪的初产仔数多 2.3 头,各胎平均多产 1.5头。赵要风等研究发现,FSH β 亚基基因位点与二花脸猪等猪种中控制产仔数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陈杰等的研究也发现 FSH β 亚基基因位点的变异与二花脸猪群体中产仔数显著相关。2

肉质性状分子遗传研究肌内脂肪含量高是二花脸猪优良肉质性状形成的重要因素。陈杰等采用候选基因法研究了脂肪沉积关键调控基因结构变异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在 PPARG 基因上发现一个突变位点,该位点变异能引起 PPARG 基因表达水平的显著变化,由于 PPARG 是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因此该突变位点能够引起肌内脂肪含量的显著变化。有趣的是,该位点的变异仅存在于二花脸群体中,并且与高肌内脂肪含量相关的有益基因只在二花脸群体中存在,在所检测的外种猪中均未发现该有益基因。对另一个脂肪沉积相关功能基因KDR 的研究也发现,在二花脸群体中存在特有的促进肌内脂肪形成的等位基因。2

随着研究的深入,必然有更多的二花脸猪特有的优良种质基因被不断地发掘出来,而这些特有种质基因的发掘,对更有针对性地保护以及更有效地利用二花脸猪优良遗传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2

种质资源保护据武进县志和焦溪乡志记载,解放前舜山周边农民都饲养当地繁育的“黑猪”,解放初时达到高峰,仅焦溪乡存栏母猪就有 7 800 多头。20 世纪 70 年代,为保护太湖猪优秀种质特性,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扶持下,太湖流域建成多个太湖猪原种场,同时还成立了全国性和省级的太湖猪育种委员会,共同开展太湖猪保种选育工作。然而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扶持政策的弱化乃至取消,一大批种猪场面临着生存的严峻考验,大多数种猪场的保种工作已难以为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瘦肉型猪生产的推广,二元杂种母猪的比例不断提高,地方良种猪被迅速更新,严重威胁着二花脸猪纯种资源的保护。切实有效地保护二花脸珍贵种质资源已刻不容缓。2

种质资源利用杂种优势利用利用繁殖性能高和母性好的二花脸猪为母本,与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外种公猪杂交,经过配合力测定,筛选用于商品生产的二元母猪,是目前当地普遍采用的杂交生产模式。由于二花脸猪与外种猪的配合力较高,所形成的二元母猪一般具有明显的繁殖性能杂种优势。江苏省常熟市畜禽良种场通过长期的试验测定和观察,对比分析了大二、长二、杜二等不同二元母猪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大二母猪繁殖性能最高,受胎率 92.3% ,平均产活仔数 12.7 头,经产活仔数 14.5 头。大二二元母猪初情一般近 4 月龄,介于二花脸与大白初情期之间,但二元母猪发情持续 4 天,比二花脸母猪长 1 天。2

新品种 (系) 培育由于具有高繁殖性能、肉质优良、耐粗饲等优良种质特性,二花脸猪一直是新品种和新品系培育的理想亲本品种,在苏太猪、苏钟猪等新品种新品系的培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苏太猪

由江苏省苏州市苏太猪育种中心培育,以“太湖猪”为母本,杜洛克为父本,通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继代选育,经过 8 个世代选育而成,1999 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是以太湖猪为基础培育而成的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种。苏太猪保留了母本产仔数多、肉质鲜美、耐粗饲的优良特性,同时在生长速度、瘦肉率等性状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苏太猪全身被毛黑色,90 kg 屠宰率 72.88% ,胴体瘦肉率 56% ,25~90 kg 育肥阶段日增重 623 g,饲料利用率 3.1︰1。2

苏钟猪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以太湖猪和外来良种猪为亲本培育的优质高产瘦肉猪新品种。2001 年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被列为江苏省主要推广品种之一。苏钟猪全身被毛白色,平均产仔数 14 头以上,日增重 650 g 以上,饲料报酬 3.1︰1,胴体瘦肉率 55% ~56% 。2

滇陆猪

滇陆猪是以约乌二元杂母猪作母本、长二猪作父本,自1993 年开始,通过杂交和横交固定,经 15 年 10 个世代培育而成。其中二花脸猪血统为 25% ,乌金猪血统为 25% ,长白猪血统为 25% ,大白猪血统为 25% 。2008 年 11 月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滇陆猪遗传性能稳定,由于引入了二花脸猪血统,其繁殖性能好,耐粗饲,肉质好,适应性强,同时生长速度较快,适合作优质猪肉生产和杂交母本使用。2

产品开发地方品种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扶持往往难以为继。通过产品开发,提升地方良种市场价值,将品种保护与品种经济价值开发紧密联系起来,无疑对地方品种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常州焦溪二花脸猪专业合作社自 2008 年开始着力打造二花脸猪肉品牌,注册了“焦溪舜溪猪肉”原产地商标,备案公布了 《焦溪舜溪猪肉》 企业标准,并于 2010 年 4 月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在常武地区酒店 (饭店) 力推二花脸猪制作的扣肉、红烧肉、红烧蹄膀等,以及在当地开设二花脸猪肉专卖店,供应纯正优质的二花脸猪肉,让消费者认识和认可优质的二花脸猪肉,进一步通过开发二花脸冰鲜猪肉,以小包装的形式进入超市,扩大二花脸猪肉的影响。通过市场的认可,逐步形成优质优价的猪肉销售理念和体系,借此促进二花脸猪良种保护工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