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蜂科指的是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膜翅目的1科。前翅有2条回脉;触角细长,不呈膝状;腹部较狭长;寄生性的细腰亚目蜂类。本科昆虫通称姬蜂。全世界已知约 1.5万种,估计实际存在总数可达 6万种。中国已定名的超过千种。体形变化甚大,体长(不包括触角和产卵管)3~40毫米,以10~20毫米为多。翅一般发达,偶有无翅型和短翅型。翅的特征是前翅前缘脉和亚前缘脉愈合,具翅痣,肘脉基段消失而第1肘室和第1盘室合并为盘肘室,有第2回脉。腹部基部缩缢,具柄或略呈柄状;腹部一般细长,圆筒形,卵形,扁平,侧扁都有,但腹面膜质,死后有一中纵褶。产卵管长短不等,寄生于木材中天牛或树蜂的种类,有的超过50毫米,但均自腹部腹面末端之前伸出。
简介全部种类都是寄生性的。幼虫期在寄主体内外取食,成虫期营自由生活,可飞翔或爬行寻找寄主。寄主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毛翅目等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和蛹;少数是蜘蛛的成蛛、幼蛛或卵囊;还有一种寄生于伪蝎的卵囊。姬蜂绝大多数直接寄生于许多农林害虫,是一类重要的益虫。但也有少数种类寄生于他种姬蜂、茧蜂等而成为次寄生,或寄生于草蛉、食蚜蝇、蜘蛛等有益生物而带来害处。一般每个寄主上仅育出一头姬蜂(单寄生),也有育出多头的(聚寄生)。
外形特征体型变化甚大,体长(不包括触角和产卵管)3~ 40 mm,以10~20 mm为多;触角细长,丝状,多节;单眼3个,口器发达;足转节2节,胫节有明显的距,跗节5节,爪强大,有一爪间突;翅一般发达,偶有无翅型和短翅型,前翅前缘脉和亚前缘脉愈合,具翅痣,肘脉基段消失而第1肘室和第1盘室合并为盘肘室,有第2回脉;腹部基部缩缢,具柄或略呈柄状,一般细长,网筒形、卵形、扁平、侧扁;产卵管长短不等1。
分类中国最常见的种类有广黑点瘤姬蜂,寄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棉大卷叶螟、棉小造桥虫、棉金刚钻、红铃虫、高粱条螟、甘蔗二点螟、甘蔗小卷蛾、玉米螟、粟穗螟、桑螟、荞麦毒蛾、马尾松毛虫以及橘黄绿凤蝶等;舞毒蛾黑瘤姬蜂,寄生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舞毒蛾、山楂粉蝶、天幕毛虫、柑橘凤蝶、菜粉蝶、樗蚕、蜓豹尺蠖、薄翅绢蝶、丝棉木金星尺蠖、丝绵木巢蛾、桑透翅蛾、枇杷黄毛虫、杨扇舟蛾、臭椿皮蛾、梨星毛虫、黄斑卷蛾、褐卷蛾、花棒毒蛾、茶蓑蛾、大蓑蛾等;螟蛉悬茧姬蜂,寄生于稻纵卷叶螟、显纹卷叶螟、稻螟蛉、粘虫、稻毛虫、条纹螟蛉、稻苞虫、直纹稻苞虫、棉铃虫、棉小造桥虫、苎麻夜蛾、鼎点金刚钻等;食蚜蝇姬蜂,寄生多种食蚜蝇蛹;地蚕大铗姬蜂,寄生于多种地老虎和甘蓝夜蛾。
寄生性天敌姬蜂科膜翅目姬蜂科是棉田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种类繁多,体形由小型至大型,体色变化很大。我国棉田优势种有棉铃虫齿唇姬蜂( Campoletis chlorideaeUchida)、螟蛉悬茧姬蜂[ Charoυ s bicolor( Szepligeti)]、舞毒蛾黑瘤姬蜂[ Coccygomimus disparis( Viereck)]、野蚕黑瘤姬蜂[ Coccygomimus luctuosus( Smith)]、广黑点瘤姬蜂( Xanthopimpla punctata Fabricius)、中国齿腿姬蜂( Pristomerus chinensis ashmead)和甘蓝夜蛾拟瘦姬蜂[ Netelia ocellaris( Thomson)]等。姬蜂科全部为寄生性,绝大多数直接寄生于农林害虫,少数种类寄生于其他种的姬蜂、茧蜂等成为次寄生,或寄生于草蛉、食蚜蝇、蜘蛛等有益生物。姬蜂以幼虫在寄主体内外取食,成虫期可飞翔或爬行寻找寄主。寄主主要为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毛翅目等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和蛹,少数为蜘蛛的成蛛、幼蛛和卵囊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