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区域环境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区域环境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分自然区域环境(如森林、 草原、冰川、海洋)、社会区域环境(如各级行政区、城市、工业区)、农业区域环境(如作物区、牧区、农牧交错区)、旅游区域环境等。1

简介区域环境是指占有特定地域空间的环境单元。由于地表自然界的区域差异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而形成。可分为自然区域环境(如森林、草原、草甸、荒漠、冰川、海洋、湖泊、流域、山地、盆地、平原、高原等)、社会区域环境(如各级行政区、民族聚集区、城市及其功能分区等)、农业区域环境(如稻作区、麦作区、牧区、农牧交错区等)、旅游区域环境(杭州西湖、广西桂林、江西庐山、安徽黄山等)。划分区域环境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区域对比,并按各区特点,研究和解决有关区域规划、发展和管理诸问题2。

区域环境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环境。分自然区域环境(如森林、草原、冰川、海洋)、社会区域环境(如各级行政区、城市、工业区)、农业区域环境(如作物区、牧区、农牧交错区)、旅游区域环境(如西湖、桂林、庐山、黄山)等。

分类自然区域环境按自然特点可划分为森林、草原、草甸、荒漠、冰川、海洋、湖泊、河流、山地、盆地、平原等自然区域环境。同一类型的自然区域环境可以出现在地球上不同的空间,例如亚洲有温带草原,北美洲也有温带草原。同一类型的自然区域环境也有差异,例如森林区域环境有寒带针叶林环境、温带阔叶林环境、亚热带常绿林环境、热带雨林环境等。自然区域环境的出现和分布符合自然地带的水平分布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一个完整的自然区域环境,往往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如寒带针叶林环境有高等绿色植物群落和相应的动物群落,林下发育着灰化类型的土壤和栖息着相应的微生物区系,这些生态特点是与热带雨林环境不相同的。自然区域环境是随着地球自身的演变发展而形成的。所见到的海洋和陆地,以及陆地上各种类型的自然区域环境,都是地质历史的产物。

例如喜马拉雅山在白垩纪以前还沉睡在海底,在白垩纪晚期至第三纪初期,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喜马拉雅山才开始上升为陆地,并逐渐成为称作“世界屋脊”的高大山脉,而且仍在继续上升。但是,自然区域环境在人类影响下,会发生变化。例如森林的无计划砍伐,会造成森林植被的消失,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异常,森林区域环境就会变成另一种类型的自然区域环境。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原退化和沙漠化,富饶的草原会成为不毛之地。如果人类合理利用或改造自然区域环境,则可以保持并且能够改善原来的环境质量。例如森林的合理砍伐,加上人工培育更新,原来的森林类型不但可以得到保存和发展,木材的贮积量也会增加。

社会区域环境可按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划分为城市区域环境、工业区域环境等,它们分别构成一个独特的人类生态系统。城市区域环境与自然区域环境不同,它是人口密集、活动频繁的区域。在城市区域环境中还包含次一级的区域,如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交通枢纽区等。城市类型不同,社会区域环境特点也有差异。有的城市主要功能是一个政治中心,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波恩,这样的区域环境主要包含行政机关、居民区和商业区等。有的是以科学文化事业为主的,如日本的筑波。有的是以旅游业为主的,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许多城市是以工业为主体的,如美国的底特律以汽车工业占优势,日本的四日市以石油化工为主。

在城市区域环境中,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大量废弃物排入周围的大气、水体和土壤中,造成环境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一些城市对环境污染开始进行治理和控制,城市区域环境有了改善。

农业区域环境与城市区域环境不同,人口的密集程度和交通的发达程度都较低。农业区域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和地形)和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例如中国南方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水稻,长江以南的农业区域环境中,农田主要是由稻田构成。中国北方的气候适于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旱地作物,农田主要由旱地构成。一些国家经营集约性农业,种植单一的作物(如咖啡、甘蔗、棉花等),这种农业区域环境就不同于多种经营的农业区域环境。农业区域环境的共同特点是以生产农产品和畜产品为主,有的兼营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工业。

旅游区域环境主要作为观赏、娱乐、休息和疗养的场所,大多数处在风景优美的自然区域环境中,并有人工建筑物以及各种文化娱乐、体育、居住、交通、医疗等生活服务设施。中国许多旅游区域环境都是世界著名的,如浙江的杭州西湖,广西的桂林、江西的庐山和安徽的黄山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