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征
疣猪的体重在50~150千克之间,属于中小型偶蹄目动物,背上长着一道长长的灰色鬃毛,脑袋和身体的比例严重失调,巨大的头部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看上去比身子还重,除尖疣使疣猪显得面目狰狞外,4颗巨大的獠牙更加让人望而生畏;雄疣猪的上獠牙很大,有15~25吋长,而且向上及向外急弯,短而尖的下獠牙可当刀用。
疣猪两眼之下的皮肤,各长出一对大疣,因此得名。雄疣猪在吻部更长出另一对较小的疣,位于獠牙之上。在挖土取食时,这些疣可能有助于保护眼睛,还可使头部看起来更大,因而成年疣猪的面貌更为狰狞。1
雌雄辨别
公的比母的体型略大,獠牙比母的长,最大的区别是公的有两对疣(在挖土取食时,有助于保护眼睛),而母的只有一对疣,没有嘴附近的那一对。
是一种长相奇特的动物,一共分为两种:普通疣猪(非洲疣猪)(Phacochoerus africanus)和荒漠疣猪(Phacochoerus aethiopicus),疣猪得名是因为面部有4颗疣(雄性)或2颗疣(雌性)。1
分布范围普通疣猪遍布非洲大陆,除了热带雨林和北非沙漠以外;而荒漠疣猪则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荒漠地区。1
生活习性疣猪是世界上唯一的能够在数月没有水的情况依旧存活的猪,它们还能在超过常温很多的高温条件下生活,也许它们的体内能够贮存水分,就象沙漠骆驼和羚羊一样吧。疣猪日间觅食,吃青草、苔草及块茎植物,偶尔也会吃一些腐烂的肉。雄疣猪的上獠牙很大,有15至25寸长,而且向上及向外急弯。短而尖的下獠牙可当刀用。成年疣猪体色会有些许不同。它们喜欢洗泥巴澡,也会象犀牛那样浑身涂满泥巴。关于这个习惯,无外乎是消署降温和消灭身上寄生虫两个功效。有时,它们会和黄犀鸟生活在一起,让黄犀鸟啄食它们身上的寄生虫。
疣猪基本都是穴居,这样既可以躲避掠食者,又可以防止太阳的暴晒。虽然它们非常善于挖洞,但它们还是会利用其他动物的已经挖好的洞穴作为自己的家。它们在进入这些洞的时候是后半身先入,头始终对着洞口,这样就能先用它的獠牙来对抗入侵者。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它们会从洞穴中高速地冲出来,以躲避任何可能在洞口等待的掠食者。
弱小的疣猪看似饱受食肉猛兽的欺凌,其实它们的獠牙是一件犀利的武器,不够经验的豹和猎豹等随时会被刺伤甚至刺死,但当面对狮子时便往往没有反抗余地。幸运是狮子平时似乎不大喜欢吃它们,只有当食物短缺时,狮子才会勉强捕杀疣猪充饥。
狮猎食大批疣猪,尤以雨季时为甚,因为这段时间的植物长得较高,使狮容易潜猎。在泥土被暴雨泡的松软的地方,狮往往把疣猪活活从地洞里挖出来。当然疣猪并不是个任人宰割的白痴,非洲许多狮子身上的伤疤就归因于它们少不更事的时候冒犯过那4颗锋利獠牙的主人。而且疣猪相当聪明,晚上回家休息时会倒退着进洞以窥伺周围是否有猎食者跟踪尾随,早晨出门时则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家门以防被埋伏在洞口的猛兽打个措手不及。
平时的生活方式
疣猪的背上留着一道长长的灰色鬃毛,貌似很流行,实际上,这可是很土的装饰呢!它本来就很丑陋的脸上,还长着像是巨大青春痘似的的尖疣,4颗巨大的獠牙也撑破了脸,冒失地钻出来。巨大的头部就占据了体长的三分之一,就像是比身子还重。疣猪很擅长挖洞,那些大大小小的洞穴,都是它们辛勤劳动的建筑成果。先不要夸它们很勤劳,它们有时也会犯懒,住进其他动物挖好的洞穴中去。当然,猪嘛,总得懒一些,不然都对不起自己的名字啦!它们进洞穴的动作很有趣,总是倒着先把后半身塞进去。这样就能随时观察敌情,避免被其他入侵者袭击了屁股,甚至可以先下手为强,用獠牙去对付袭击者呢。慢慢退进洞里的它们,总是很得意地看着束手无策的敌人。日间觅食,洗澡,那样浑身涂满泥巴,用以消暑、降温母疣猪会赶走身边的小疣猪,将自己隔离起来。群居动物,它们经常会组成一个小型家庭团队,主要是由母疣猪和小疣猪组成。公疣猪自己生活,只有在交配期间才会加入群体。在争夺母疣猪的仪式中,公疣猪之间的搏斗非常凶残,用獠牙直接进攻,头与头撞击。1
生长繁殖疣猪择偶后,在同一个繁殖季节不另觅伴侣。在多雨的地方,终年都可以繁殖,在较干旱的地方,繁殖有季节性。幼猪在雨季将来临时出生,豪雨带来充裕的食物。
疣猪繁殖力很强,因生殖器官的形状特别,雄猪阴茎末端是螺旋形的,与雌猪子宫颈的螺旋形管道刚好配合,所以精子得以直接进入子宫内。2
这样高的生殖率与同样高的死亡率互相抵消。许多幼猪在雨季中溺毙,有的则成为狮、豹及胡狼的猎物。平均来说,在头一年,4只幼猪中只有1只可以生存下来。不过,它们发育成长的很快,1年左右就可以长得和成体一样大,性成熟期也比较早,母猪18~20个月大就可以生儿育女了,公猪要到4岁以后。1
亚种分化疣猪指名亚种Phacochoerus africanus africanus
疣猪厄立特里亚亚种Phacochoerus africanus aliani
疣猪马塞亚种Phacochoerus africanus masaicus
疣猪南非亚种Phacochoerus africanus sundevall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