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512 篇文章
刚过60岁的吕阿姨三个月前在按摩椅上按摩一小时后出现了腰背疼痛,起初就诊于当地医院,接诊医生询问病情之后认为可能是由于年龄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吕阿姨遵照医嘱服用钙剂后,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逐渐加重了,最近还出现了下肢不全瘫痪。吕阿姨忍无可忍,遂在别人介绍下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李熙雷教授处就诊。李教授予行X片检查发现吕阿姨是胸12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骨密度显示严重骨质疏松,但骨代谢指标显示血钙明显升高。李教授考虑患者不像是年龄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而可能有肿瘤等其他原因,绝不能一“钙”而论,遂启动中山医院脊柱肿瘤多学科团队(MDT,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牵头),请血液科对吕阿姨会诊做骨髓穿刺活检。果然如李教授所料:罪魁祸首是多发性骨髓瘤!
骨质疏松的危害想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由此引发的疼痛、驼背、脆性骨折等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死亡。绝大多数骨质疏松都是和年龄相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但是临床上我们也经常会碰到由于其他疾病而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如本例中吕阿姨的骨质疏松正是由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浸润影响骨代谢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
那么什么是MM呢?它又有哪些危害呢?
MM是骨髓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MM起病隐匿,好发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骨关节痛、贫血、发热、感染、出血、肾功能不全、消化道症状(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如四肢麻木)以及骨质破坏等,容易被患者乃至医生忽视,出现病理性骨折甚至死亡。其中MM诱发的骨质疏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它是由于MM细胞引起了骨平衡失调而导致的。相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而言其症状更为严重,而骨质疏松常用的钙剂无法解除症状,相反可能导致高钙血症的不良后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鉴别MM和原发性骨质疏松呢?
首先,MM的病程短、疼痛较为剧烈,常使患者卧床不起,疼痛部位以脊柱、颅骨为多;而原发性骨质疏松则多见于高龄老人或绝经后的妇女,症状一般不明显,只有在劳累之后才可能使疼痛加重,四肢一般无症状,也没有压痛。其次MM患者很快出现其他症状,例如消瘦、乏力、低热、贫血等症状;而原发性骨质疏松一般不伴有此类症状。
当然MM的临床诊断还必须依靠影像学检查。X线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价格较低,但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CT具有更好的空间和密度分辨能力,能够发现X线所不能检测出的溶骨破坏,同时还可以指导穿刺活检;MRI则是确诊MM的最佳影像学手段,相对前两者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显示脊髓和神经根的受压情况,预测MM的危险性,但是价格也相对较贵。这三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各有所长,互为补充,是“揪出”疾病“元凶”的重要工具。但MM的确诊仍需以骨髓穿刺检查为准。
综上所述,对以骨质疏松为首要表现的患者,在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前,需对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行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
这时候,广大读者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MM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又该如何治疗呢?
通常来说MM的治疗应该依托于多学科团队(MDT)。首先应由团队中的血液科医生积极治疗病因——即MM。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化疗方案仍是目前标准的一线治疗方式。如果患者无法接受移植,可采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的联合治疗,我国目前已将这两种药物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成为广大MM患者的福音。另外MM细胞对放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局部的放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放射疗法适用于早期无脊髓压迫、药物无法缓解的严重骨痛,同时可以预防病理性骨折。
对于出现了脊柱病理性骨折、脊柱不稳、神经压迫甚至瘫痪等症状比较严重的MM患者,就需要骨科医生进行手术治疗恢复脊柱稳态、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等。在本例中,由于MM的浸润破坏,吕阿姨的胸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椎管内脊髓神经明显受压,以至于产生了下肢不全瘫痪,只有通过手术减压内固定,才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为患者后续的治疗创造条件。经过中山医院脊柱肿瘤MDT团队科学、系统的治疗之后,吕阿姨的骨痛和神经压迫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MM控制也非常理想。
而就MM骨质疏松治疗而言,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多种药物中,临床常用的二膦酸盐不仅可以延缓骨质疏松,还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骨转移,尤其唑来膦酸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高,可作为首选。当然治疗过程中还要密切注意血钙变化,如果没有高钙血症等明显禁忌,也需酌情给予一定的钙剂和维生素D3治疗。
骨质疏松作为一种常见病症,其背后的原因有时并不简单,MM常常披着骨质疏松的外衣肆意地侵害人们的健康,却往往“逃脱”了针对性的正确治疗。所以,千万不要轻视骨质疏松,更不能把钙剂当作万能神药一“钙”而论,遇到骨质疏松的困扰,还是要去正规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及时就诊。希望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董健主任团队的助力下,健康伴您同行!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
作者:胡舜琪 李熙雷
审校: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