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527 篇文章
“妈妈!我的体重又上去了!”三年级的小红喊叫着。从放寒假开始,4个多月以来,小红重了9斤,身高变化却不大。小红本来很喜欢游泳,但因为疫情原因,居家期间不知道能做什么运动。开始上网课后,又经常坐在桌前听课、做作业。
小红的情况其实并不是个例。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5名青少年中,就有4人运动量不足,而且影响健康。其中,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运动不足比例在80%-89%之间。
研究表明,儿童运动不足可能会影响发育,增加成年后患病风险,甚至影响心理发育、行为方式以及学习能力等。
看到这里,再看看自家“神兽”的体型,一整套充实的锻炼计划是否在爸爸妈妈们的脑海中呼之欲出呢?跑步、跳绳、高抬腿……且慢!先看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
①0-1岁的孩子,以互动为主,每天分几次活动,每次至少30分钟。
②1-3岁的孩子,以散步、室内外自由玩耍为主,每天至少180分钟。
③3-5岁的孩子,以玩耍、散步为主,每天锻炼需超过180分钟,而且至少有60分钟是中等强度以上,具体表现为运动后出汗、呼吸速度较快。
④5到10岁的孩子,以增强身体平衡性、灵敏性为主,每天至少锻炼60分钟,一周中至少3天有氧锻炼,如骑自行车、游泳、滑冰等项目。
⑤10岁以上的孩子,以训练身体灵敏度、速度和耐力为主,每天至少60分钟锻炼,一周至少3天有氧运动,以感兴趣的项目为主。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自身情况不同,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不同。应该循序渐进,重在锻炼而不是一味追求效果。那么如何判定孩子运动量的大小呢?
除了市面上一些监测设备外,爸爸妈妈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运动中的面色、呼吸特征、出汗量、注意力、反应力和精神状态等方面,做出判断。
1.孩子面色红润,呼吸速度较快,汗量不多,动作协调、准确,注意力集中,反应正常、情绪愉快,说明运动量适宜。
2.面色通红、甚至苍白,呼吸急促、节律紊乱,大量汗出,动作失调,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精神疲乏,说明运动量过大。
科学的运动使孩子快乐,运动于孩子来说,与吃、喝、睡觉同样重要。在正确的引导下,孩子才能将运动能力和习惯展现出来。
作者:王佳丽,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儿童性早熟矮小、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胃病。
栏目主编:沈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主任医师,基地教学主任。医学博士,硕导。国家中管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