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想脱单,要先做一只电灯泡啊

果壳
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对话所用的语言。
收藏

图丨JerrysTravels

黑色的世界里,是什么在闪着幽冷的光?

让人不禁想起了一双坚毅且中二的眼睛,不寒而栗:

Death the Kid丨《噬魂师》

可开灯一看,发光的竟然是一条鱼的“眼袋”。

1说亮就亮,说灭就灭

眼灯眼鱼丨Jay Ryan

它叫眼灯眼鱼,来自灯眼鱼科灯眼鱼属,生活在太平洋上。

如你所见,发光器就在眼下,里面有一群专职发光的共生细菌。鱼儿就是靠这蓝绿色的光来吸引猎物,迷惑天敌,以及跟小伙伴沟通交流(比如洄游相关事宜)。

细菌每时每刻在产生光能,可眼灯眼鱼不能一直开着灯,毕竟要靠灯光明灭的组合,来传递不同的信号。好在发光器下面,有一块富有弹性的黑色皮肤,用它把发光器罩起来,就是“关灯”:

图丨参考资料1

人类发现眼灯眼鱼的地方,几乎都没有超过15米深。而它们的生活范围,最多也就是50米深。

再往海的深处走,还有更多会发光的鱼,画风也愈加放飞。

2

藏在光里的鱼

这面如冤魂的生物,叫做棘银斧鱼,生活在100~ 600米深的海域。这等惊人的脸庞,却得了英文名字“lovely hatchetfish”,仿佛是起名的人类趁机嘲讽它的仪容。

叫“斧鱼”是因为身材太扁;成了表情包也是因为太扁(误)丨Indoona

它的发光器不像灯眼鱼那样集中在一处,而是在全身分布了许多,腹部、臀前、臀部和尾部都有,覆盖了整个底部。

那么,棘银斧鱼也就不是“两眼放光”,而是通体晶莹。

图丨Indoona

它们发光,是不想让天敌看到自己。鱼儿让自身的光强,去靠近天空射下来的日光或者月光的强度,如此把自己隐藏进背景里。这门精密的伪装术,叫做“反照明(counter-illumination) ”。

但其实,大多数发光的鱼类生活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那是日光也照不到的地方。

在极度缺少色彩的世界,依靠光线来交流信息,才成了动物们更重要的技能。

3

你不知道我有多大

鮟鱇鱼,就生活在大约3000米的深海,体内也有共生的细菌负责发光。

“你看不到我凶狠的样子。”丨《国家地理》

微生物发出的蓝光,几乎集中在了头顶的“灯泡”上。因为“灯泡”比鮟鱇鱼真实的身材小太多,能把一些弱小的动物骗过来,然后吃掉它们。

比如,这条鱿鱼就以为自己捡了一顿便宜,开开心心游到鮟鱇鱼跟前,瞬间送了命:

图丨《国家地理》

这样一来,不用四处奔走,便有食物送上门,省去了不少力量。

而用相似的手法诱骗猎物的,不止鮟鱇鱼而已。

4

咬出一个饼干印

雪茄达摩鲨,虽说是鲨鱼,但体长只有42~56厘米,小到可以装进口袋。

小到要拿铅笔做参照物丨NOAA

它们白天生活在1000米以下,最远可以到达3500米的深海;但黄昏时分会游到离海面很近的地方捕猎,等到黎明再返回深海。

作为一种发光的鱼,雪茄达摩鲨的发光腺体集中在身体下部,产生的萤光素酶负责把化学能转化成光能。而腺体周围的透明细胞,能让光线穿过,点亮皮肤。这样,鲨鱼全身上下都亮起来,和月光融为一体,完成“反照明”伪装,除了一条暗色的“项圈”:

图丨Big Island Divers

原本人类以为“项圈”是进化的bug,但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天真了。在其他动物眼里,雪茄达摩鲨只剩那一圈大小,便很容易把它当成零食前去领取。

这时候,鲨鱼便将浑身能量集中在牙口上,把厚厚的嘴唇当做吸盘锁住对手,然后从它的皮肤上咬掉一块肉,留下圆形的痕迹:

伤口感染可能很危险丨Jennifer Strotman & Vincent Raoult

就算对手是比它身材庞大许多的海豚,雪茄达摩鲨也全然不会客气。它的英文名字叫“cookiecutter shark”,就是鲨鱼中的饼干切割机,人类并没看到它的取食过程,而是从其他动物身上发现伤口,才给了它这样的封号。

最后,在光照不足的海下,除了捕食,和避免被其他动物捕食,还有什么事情最重要?自然是找对象。

5

发光才有女朋友

鲾鱼的雄性,就是依靠腹部发光来吸引雌性的。

图丨Julie Oliver

有科学家发现,鲾鱼的其中一个亚科Gazzinae,雄性与相同物种相似尺寸的雌性相比,发光器明显更大。就是说,在自然选择的严格淘汰机制之下,发光器更大、吸引伴侣能力更强的雄性,成功把相应的基因保存下来,发扬光大。

毕竟,一条鱼的生命是有限的,就算吃饱喝足,就算没有生病,就算没有死在天敌的嘴里,也要给雌性留下种子,族群才能生生不息。

参考资料:

[1] Johnson, G. D., & Rosenblatt, R. H. (1988). Mechanisms of light organ occlusion in flashlight fishes, family Anomalopidae (Teleostei: Berycifor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group.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94(1), 65-96.

[2] Chakrabarty, P., Davis, M. P., Smith, W. L., Berquist, R., Gledhill, K. M., Frank, L. R., & Sparks, J. S. (2011). Evolution of the light organ system in ponyfishes (Teleostei: Leiognathidae). Journal of Morphology, 272(6), 704-721.

[3] World's Weirdest: Weird Killer of the Deep. (n.d.). Retrieved from https://video.nationalgeographic.com/video/00000144-0a34-d3cb-a96c-7b3d3ad40000

作者:栗子

编辑:odette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