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雕鴞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雕鴞Bubo bubo,别名猫头鹰,藏名“欧巴”。雕体形大,眼线白,面颊浅棕;整个上体棕黄色,杂以棕、褐不等状色斑;后颈及背上部的杂斑较细,呈黑褐色纵纹;耳羽也为黑褐色,长达60毫米;胸部的纵纹很宽阔,腹部羽干纹较细,并有波状细横纹;两胁、腿覆羽及尾下覆羽呈淡褐色的波状细纹,尾羽下面有四、五道波状褐色横斑。虹膜为金黄色,嘴和腿为黑褐色。

简介雕属于留鸟,栖息于开阔的草原、林区、山谷。作为夜行性动物,它白天停息在大的树干、草原凹陷处或土崖下,有时静立于悬崖峭壁或茂密的丛林间,耳羽竖起,远看如同兔子的耳朵。雕在黄昏时相当活跃,不时发出沉闷的“bu-bu”声响,重音落在第二音节上,犹如击梆一般。雕飞行时缓慢无声,翅膀轻轻拍打,即使受惊扰也不慌张,悠闲地从一座山崖徐徐飞到另一座山崖。其实这是雕一种非常隐蔽的捕食特性——寂静之中,暗藏杀机,一旦发现猎物,便会非常敏捷地扑过去,尖利的爪子在瞬间就可以抓获猎物。雕的猎物主要是农田、草原和林区的鼠类,其次是野兔和野鸡等,有时也会捕食蛙、蛇和蜥蜴等,甚至还捕食少量昆虫。

特征隶属于鷃形目鸱鷃科。体长56-89厘米,体重140-395克。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等地。栖息于森林、平原、高山和峭壁等各类环境中。单独活动。以各种鼠类为食,也吃包括狐狸、豪猪、野猫类等在内的兽类、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繁殖期为4-7月,营巢于树洞中和悬崖凹处,每窝产卵2-5枚,孵化期35天1。

习性人们对雕的繁殖习性并不十分清楚,有人看见其繁殖期从12月中旬开始,在石崖下刨坑筑巢,每窝产卵2-3枚。也有人在8月中旬看见过一只亲鸟带两只幼鸟。

作用作为草原小型哺乳类动物的重要天敌,雕对调控和降低所谓“害鼠”的密度意义重大。藏药中,肉可鲜用或晾干研细,用于消疮疖红肿;羽烤焦研细,治肺水肿、肺脓肿。

现状雕几乎遍布西藏全境,青海、四川、云南等邻近省区也有分布。近几十年来,雕种群数量不断下降,主要是草原大面积灭鼠,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剧烈波动,致使雕没有稳定的食物供应。其次是捕猎雕制作标本出售,对雕种群的冲击相当大。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均将其列入II类保护动物,国际上也将其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的物种名单中。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