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者(Bleeker1853)栖息深度0-2公尺中文名短尾腹囊海龙有毒鱼类否科中文名海龙科经济性否科号科名F295 Syngnathidae食用鱼类否中国大陆名短尾腹囊海龙最大体长22cm观赏鱼类是其他中文名短尾海龙、海龙世界分布全球性。
简介本种体延长,躯干、尾部上背棱和下腹棱均不相连。主鳃盖骨隆起嵴发达。躯干中侧棱棘与下腹棱棘显著。躯干部长,其长度远大于尾部长。其背鳍鳍条和尾环数目也较少。体褐色,吻部有一些不太明显的横纹,体侧躯干侧棱上方亦有1条不太明显的暗纵带,但未见浅色斑纹。为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岸内湾河口的咸淡水以至淡水水域。分布于我国台湾海域,以及日本相模湾以南海域、印度-太平洋暖水域。体长约15cm1。
形态特征体特别的延长和纤细,无鳞,由一系列的骨环所组成;躯干部的上侧棱与尾部上侧棱不相连接,下侧棱则止于臀部骨环附近而不与尾部相接,中侧棱则与尾部下侧棱相接。吻略长,头长为其1.5-1.7倍。主鳃盖纵棱明显而完整,躯干部的中侧棱及下侧棱亦明显。骨环21+20-24;背鳍鳍条数36-48;胸鳍鳍条数18-23;尾鳍鳍条数9。体褐色,吻部具若干不显之暗色横纹,侧棱上方有不显之纵带。栖所生态主要发现于相当浅的(25-150公分)且水流缓慢的淡水溪流、小河及河口。稚鱼与亚成鱼通常被发现于河口、而成鱼被发现在淡水水域游动。以蠕虫、甲壳动物及浮游动物为食。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亚洲与大洋洲:包括斯里兰卡、印度南部、尼古巴群岛,向东至日本、社会群岛。非洲:包括肯亚的东海岸南至纳塔尔区域、马达加斯加、模里西斯、象牙海岸。西大西洋。包括佛罗里达、巴哈马、墨西哥湾的北部与南部、安地列斯群岛以及美国中南部沿岸至巴西。台湾发现于东北部。
渔业利用小型鱼类,偶为潜水或网具捕获,除学术研究及水族观赏外,不具食用价值。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