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刺吸式害虫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刺吸式害虫是园林植物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它们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但数量极多,常群居于嫩枝、叶、芽、花蕾、果上,汲取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造成枝叶及花卷曲,甚至整株枯萎或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有时害虫本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蝽类害虫茶翅蝽学名: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属半翅目蝽科,别名臭大姐、茶色蝽。

分布:全国各地。

寄主:刺槐、榆、无花果、丁香、石榴、泡桐、桃、海棠等多种园林植物。发生与为害: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草堆、树洞等处越冬。翌年5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6月产卵,卵期7天左右,成虫一生可产卵5~6次。7月上旬若虫孵化为害,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嫩叶、嫩茎和果实汁液,造成叶片枯黄,提早落叶,被害嫩梢停止发育,受害果实发育不良。因成虫和若虫受惊时能分泌出臭液防敌,故此得名臭大姐。9月成虫陆续越冬。

麻皮蝽学名: Erthesina fullo Thunberg,属半翅目蝽科,别名黄斑蝽、麻蝽象。

分布:全国各地。

寄主:白蜡、榆、柿、合欢、悬铃木、桃、国槐、刺槐、泡桐、樱花、海棠等多种园林植物。

发生与为害: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向阳面的墙缝间、树皮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为害,5月下旬开始产卵,卵产于叶背,卵期10天,若虫五龄。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寄主叶片、嫩茎尖、幼果的汁液,被害部位呈苍白色斑点,影响植物正常生长。8月底成虫陆续越冬。

红脊长蝽学名: Tropidothorax elegans Distant,属半翅目长蝽科,别名黑斑红长蝽。

分布:北京、天津、江苏、河南、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台湾等地。

寄主:海州常山、刺槐、花椒、一串红、翠菊、葫芦等植物。

发生与为害: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寄主附近的树洞、枯叶、石块和土块下面的穴洞中结团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5月上旬交尾,卵成堆产于土缝里、石块下或根际附近土表,每堆30枚左右。5月底至6月中旬出现第一代若虫,8月上旬至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若虫。成虫、若虫群集于寄主幼嫩茎叶上刺吸汁液,受害处呈褐色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干枯脱落,植株枯萎。11月上中旬陆续进入越冬状态1。

葡萄叶蝉类叶蝉是葡萄上的重要害虫,主要有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 a picalis(Nawa))、葡萄二黄斑叶蝉(Eυythrω neura sp.)和斑衣蜡蝉。斑衣蜡蝉又称椿皮蜡蝉,属于同翅目蜡蝉科,寄主范围广,在北方葡萄产区普遍发生,但一般为害不重。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若虫刺食葡萄嫩枝、幼叶的汁液,其排泄物污染枝、叶和果实,极易招致蜂、蝇和霉菌寄生。若虫和成虫都有群集习性,跳跃能力很强。以卵在寄主干及粗枝南面或枝蔓分叉处越冬2。

蓟马类榕管蓟马

为害症状:成虫和若虫以口器刮破植物表皮,将口针插入组织内吸取汁液为害。受害初期的嫩芽、叶形成大小不一的紫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折叠成饺状虫瘿,严重影响榕树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9-15代,世代重叠亚重。在气候暖和的地区,无明显的越冬现象。冬季特别寒冷的地方,以成虫、若虫、蛹等虫态在表土层、枯枝落叶和树枝缝隙、虫瘿内等处越冬。成虫羽化后2-3天进行交配产卵。卵产于虫瘿内,每雌虫产卵40-70粒。

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苗木调动要加强检疫,防止榕管蓟马随着苗木等材料进行传播。
2、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冬季结合修剪,剪去过密的枝梢或摘除虫瘿,集中烧毁,能有效地减少蓟马虫口密度。

3、生物防治。蓟马天敌很多,捕性天敌有小花蝽、华野姫猎蝽、纹蓟马等,应注意合理科学用药以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4、药剂防治。在发生初期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可大量杀死尚未造成严重为害的幼虫,压低虫口数量。

识别特征:雌成虫体黑棕色至黑色,翅无色。头两颊近平直,触角8节。前胸背片布满横纹或扭曲线纹及网纹。中、后胸盾片密布纵网纹和线纹。雄性第9腹节中侧鬃短于背中鬃和侧鬃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