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漠斑牙鲆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漠斑牙鲆 (读音:mò bān yá píng ),学名:Paralichthys lethostigma (D. S. Jordan et C. H. Gilbert, 1884),隶属牙鲆科、牙鲆属的一种深海底栖鱼类。是美洲众多鲆鲽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自然分布于美国北卡莱罗纳州至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湾,得克萨斯州南部海峡沿岸也有分布。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养殖品种,其肉质鲜美、细腻滑爽,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DHA,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由于国内的养殖量很少,市场价格昂贵,属名贵鱼类,淡水养殖的前景非常广阔。

(概述图出处:世界鱼类数据库-漠斑牙鲆)

简介隶属于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鲽形目( Pleuronectiformes),鲆科( Bothidae)。地方名大花鲆、美国漠斑牙鲆、南方鲆,英文名Southern flounder

身体侧扁,卵圆形,两眼位于头部左侧。左侧呈浅褐色,分布着不规则的浅色或深色的斑点,右侧腹部颜色则较浅。此外,其体色还能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以隐藏身体,躲避敌害。

生态分布漠斑牙鲆属于广盐性鱼类,通常可以在海水和淡水生存。自然分布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南部到佛罗里达州的洛卡萨奇河之间的大西洋沿海地区;佛罗里达州的卡卢萨哈奇河到得克萨斯州,甚至到墨西哥北部的墨西哥湾沿海地区1。

形态特征漠斑牙鲆体长20~50cm,体重0.4~1.8千克,自然界中最长的超过90cm,最重超过11千克。形态与中国褐牙鲆相似,体侧扁、卵圆形,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身体的左侧呈浅褐色,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腹部颜色较浅,能随着周围环境而变化,以便隐藏身体,躲避敌害。体腔很小,鳔缺乏,故生命中大部分时间营底栖生活。因身体上分布混合着黑色斑点的明暗斑块,犹如沙漠一般,故称漠斑牙鲆。

背鳍80~95根,臀鳍63~74根,有眼侧胸鳍11~13根,第一鳃弓上鳃耙数为2~3根,下鳃耙数为8~11根,侧线鳞35~100枚,身体厚度占标准体长的30%~47%。具有雌雄二态性。雌鱼眼间距比雄鱼短,而雄鱼胸鳍比雌鱼长。2

分布范围漠斑牙鲆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海,在自然海域,主要分布于美国北卡莱纳州至加州北部至佛罗里达北部、佛州坦帕湾以及南德克萨斯州墨西哥湾沿岸咸淡水水域,最南可至墨西哥图斯潘,是名贵的比目鱼类。

在大西洋西北部水域,主要活动范围是北纬79°到35°,西经95°到42°;

在大西洋中西部水域,主要活动范围是35°到5°,西经98°到40°。

栖息环境漠斑牙鲆通常可以在海水和淡水中生存,广泛分布和居住在泥泞或淤泥质基质河流、海岸和河口水域。大多栖息于水深40m以内的水域,是美洲大约25种鲆鲽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

生活习性洄游漠斑牙鲆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栖息地,卵和稚鱼在深海水域发育,稚鱼变态后期移向近海,一旦到达目的地,稚鱼变态成幼鱼。盐度和温度直接影响漠斑牙鲆对栖息地的选择,体重小于0.1g的稚鱼主要集中在9~25盐度水域,幼鱼栖息在近岸、河口咸淡水区域,而体长大于35mm的幼鱼溯河而上进入0~10盐度的河口上游区域;研究发现,漠斑牙鲆仔鱼后期在冬末春初时由深海产卵场移向近岸水域,水温16℃左右时达到高峰;但在温度较低的晚秋和冬天,漠斑牙鲆向深水区集结。不过,标记放流试验表明,漠斑牙鲆在生活区的活动半径不超过9km 。

摄食漠斑牙鲆为底栖肉食性凶猛鱼类,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但也可像其它鱼类一样到水面摄食;漠斑牙鲆夜间比较活跃,近90%的漠斑牙鲆在夜间捕食。调查发现,孵化4~6天的仔鱼开始摄食轮虫,8~13天转为卤虫无节幼体及无脊椎动物;体长达到20mm时,鲻属鱼类逐渐成为比较重要的饵料,兼食虾类、头足类和贝类;体长超过150mm后,凤尾鱼、鲱鱼、石首鱼类和鲻鱼类等成为主要摄食对象。同样,斑点鲻鱼是漠斑牙鲆成鱼的主要捕食对象,其次是脂塘鳢和凤尾鱼。人工养殖条件下漠斑牙鲆可摄食小鱼和小虾,驯化后可摄食颗粒饲料。

盐度漠斑牙鲆属于广盐性鱼类,通常可在0~60盐度的水域生活,最适盐度5~30;产卵必须在海水中进行,产卵期间盐度18~30。漠斑牙鲆的卵在32盐度下开始浮动,在29盐度下开始下沉,尽管有资料表明下沉的卵仍能正常孵化。漠斑牙鲆对盐度的耐受性随身体的发育而增强,50日龄的幼鱼可在0.5盐度生活,3cm以上的幼鱼可在淡水中生长。研究发现,漠斑牙鲆的成活率在低于26盐度时不受盐度的影响,但生长随盐度的升高而加快;这可能与随着盐度的升高,漠斑牙坪用于维持浮力的能量减少有关。

温度漠斑牙鲆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可在7~35℃的水域生活,适温范围18~30℃,产卵期间水温16~20℃。漠斑牙鲆在海水中耐低温能力强于淡水,当温度降至2℃时,幼鱼在淡水中死亡率达60%,而海水中仅为10%;水温降至1℃时,成鱼在淡水中全部死亡,而海水中死亡率仅60%。研究发现,在0~34盐度条件下,漠斑牙鲆幼鱼生长的适宜水温为25~29℃;而大于25℃的条件下,幼鱼生长的适宜盐度为0~10;对于体重0.1g的漠斑牙鲆,低于25盐度生长速度较快;对于体长37~70mm的牙鲆,在0.5~8.8盐度和27~32℃温度条件下,生长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

生长繁殖漠斑牙鲆属秋、冬繁殖型,性成熟的漠斑牙鲆在秋季水温大幅度下降时(降幅4~5℃)向深海产卵场移动,产卵水温16~18℃,盐度33,产完卵后回到河口、浅海水域。雄鱼比雌鱼离开的早,尽管有少数终年待在河口、浅海水域。大约在产卵前的3周,雄鱼开始追逐怀卵的雌鱼;产卵前,一或多尾雄鱼在雌鱼附近或后面游动,轻轻地靠近并将雌鱼推向水面。当雌鱼浮到水面排卵时,卵立刻被守候在附近的雄鱼受精,受精率30%~50%,6%~35%的受精卵在61~76小时内孵化。漠斑牙鲆在自然界的繁殖期较长,可延续1~2个月,从分布区最北边的12月份开始逐渐向南一直到翌年的4月初;北卡罗莱纳性成熟的漠斑牙鲆秋季洄游到深海水域,在海水中产卵繁殖,而在南部的德克萨斯,它们生殖洄游的时间大约是10~12月份。

根据全生长方程模型推算,漠斑牙鲆的最大体长可达1461mm,最长寿命为20年;但在自然海域,雄鱼寿命不超过3年,体长不超过330~400mm;雌鱼寿命不超过8年,体长不超过910mm。2

雌性生长快于雄性,两岁年龄可达到性成熟。在鱼龄相同的情况下,雌鱼的体重要明显大于雄鱼的体重,一条三龄的雌性成鱼可达到25cm左右。在自然海域,成鱼最大可长到75cm,雌鱼生长速度快于雄鱼,二龄鱼达到性成熟时雄鱼长度可达到20~25.5cm,雌鱼可达到30~35.6cm。若进行人工养殖,其生长期明显缩短,见效更快,效益更好。

在自然海域里,漠斑牙鲆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仔鱼主要以甲壳纲动物为饵料,随着鱼的不断长成,逐渐以各种鱼类为食,通常捕食的对象包括斑点鲻鱼、条纹鲻鱼和白鲻鱼及草虾等。

养殖管理养殖选择1.苗种与苗种的选择

规格

漠斑牙鲆与褐牙鲆在养殖技术上比较接近,生产中容易掌握。一般当苗种生长到5cm以上时,即可进入大池放养。规格在8cm以上放苗最好,此时幼苗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入池后鱼苗的适应性强,容易提高成活率。

苗种选择

选购苗种时,注意选择体形完整、体色正常、无畸形、无白化、鳍条无损伤、游动迅捷的鱼苗,大小匀称,无病态,鳃无寄生虫。

放苗时间

室外养殖,水温在18℃以上时开始放苗,以每年的4月份~5月份为宜。因为太早水温低,鱼苗难以适应,甚至降低苗种成活率;太晚则影响其当年长成商品鱼。

放养密度

池塘养殖,每亩放养500尾~800尾;池塘网箱养殖,每个3米×3米×1.5米的网箱放养100尾~200尾;海域网箱养殖,每个3米×3米×3.5米的网箱放养300尾~400尾;工厂化大棚养殖,每平方米放养20尾左右。

2.池塘的选择

可利用现有的虾池稍加改造即可养殖,要求水深1.5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质新鲜无污染,具备较好的进、排水设施。放苗前一定要进行池底处理,需干池清淤,疏松池底,风化曝晒10天以上。进水30cm~50cm,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池水中有效氯含量10ppm以上,含氯25%~30%的漂白粉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施用40克以上。

养成管理1.水质与换水

养殖用水质量好坏与否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殖整个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水温、水质变化情况,定时测量水温、溶解氧、盐度、pH值、氨氮、硫化物浓度等。池塘养殖用水的调节,可通过调节换水量来控制。换水量的大小与水温成正比。

2.饵料营养与加工

漠斑牙鲆为肉食性底栖鱼类。将维生素与面粉搅拌均匀,再与鱼粉、酵母粉混合,然后加鱼油混合均匀,加入鲜杂鱼、鲜杂虾(或冰冻鱼虾破碎),以上混合物一起放入造粒机中搅拌,制成颗粒饲料。加工湿颗粒饲料的原料主要是鲅鱼、沙丁鱼、鲐鱼、面条鱼、青鳞鱼及其他杂鱼,要求新鲜度好,新鲜度差或冷冻时间过长的不能用。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复合维生素类,加强鱼的营养,防止因营养缺乏而发病。要注意加工的饵料要当天投喂,剩余的妥善冷冻储存。最长储存时间不能超过2天,以防变质。可使用符合营养要求的商品性饵料。注意当水温较低或较高时,可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和投饵量。原则上不能有残饵,在药浴前不能投饵。

预防措施1.弄清鱼病原因

水温变化

鱼类属于变温动物,不能调节体温,鱼类的体温随着生活环境水温的升降而变化,水温的突然变化,会造成鱼类死亡。一般当仔稚鱼体温变幅超过2℃、成鱼超过5℃时,鱼处于应激状态下,此时最容易死亡。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鱼类的耗氧量较高。鱼类生活环境的溶氧量经常处于不太充足的状况下,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经常发生缺氧现象,鱼很容易得病。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增氧措施很重要。适宜的溶解氧一般为4mg/L~12mg/L,最适宜为8mg/L~9mg/L。

COD小于3mg/L。

如果水中的氨、氮、COD含量太高,水质腐败,容易发生病害。

pH以6.0~9.5为宜,最佳为7~8.2之间。

养殖过程中只要注意经常观察、化验,比较容易掌握。

盐度和温度

环境适应能力强,是漠斑牙鲆相对于其他鱼类的明显优势。其适盐范围在0~60,最佳5~35,它甚至可以在淡水中生长。水温生存范围为1℃~35℃,养殖适宜范围为18℃~30℃。

饵料

鱼类也往往“病从口入”,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饵料很重要。鲜活饵料和配合饵料的配备,既要注意营养的搭配和新鲜度,又要避免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饲料蛋白质要求32%~48%,最佳38%~48%。养殖8个月~12个月一般可达到600~800克左右。3

2.鱼病预防措施

放养密度

鱼苗的放养密度要适宜,放养密度过大,造成投饵量和鱼的排泄物增多,使溶氧量降低,水质恶化。

换水量及除污

随着鱼苗的增长,要逐步加大换水量,一般5日~10日龄日换水1次,换水量30%~50%;11日~20日龄日换水2次,换水量40%~60%;20日~30日龄日换水2次,换水量50%~70%。每1天~2天吸污一次,池塘每年要进行池底清淤,室内水泥池要及时吸底,清除杂质。

过滤净化

大棚养殖用水至少要进行沙滤净化,沙滤的细沙粒径0.15mm~0.25mm,厚度60cm左右即可。

加强投饵管理

养殖期间必须满足仔稚鱼和成鱼的营养要求,饵料鲜度要好,营养要全。必要时可添加复合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育苗用生物饵料投喂前必须用新鲜海水冲洗干净,有杂菌时必须用抗生素进行消毒处理。每天的投喂次数,根据鱼的需要确定。投喂饵料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原则上不能有残饵。

药物防治1.鱼体消毒

购进的鱼苗无论是否有疾病或损伤,都要进行药浴;苗种培育阶段进行分选、倒池后也要进行药浴。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亚铁等。福尔马林浓度100~200ppm药浴1~2小时,可预防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硫酸铜0.5~0.7ppm加硫酸亚铁0.2~0.3ppm可预防纤毛虫。预防和治疗漠斑牙鲆鱼的药物中,要严禁使用高锰酸钾,这是因为牙鲆类的呼吸系统对高锰酸钾非常敏感,曾经有不少因为施用高锰酸钾而造成牙鲆死亡的事例。

有关漠斑牙鲆的疾病,国内外报道的较少。据报道,由于漠斑牙鲆运输过程中身体受伤,暂养时受伤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腐烂斑块,每天换水后用2g/m3的土霉素和氟哌酸轮换使用,约1周后可治愈。在养殖中期(8月份),或发现少部分苗种患有白化病,及时用呋喃西林2ppm 、氯霉素1~2ppm治疗,经一个星期的用药,患病的鱼基本痊愈。

2.池塘消毒

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最常用的是泼洒生石灰,每亩1米深的池塘用量10~20mg,能起到杀菌、改善水质的作用。另外,还可用浓度0.5ppm的漂白粉杀菌消毒。

养殖效益池塘养殖

每亩可放养500~800尾,成活率为80%,养殖6~12个月平均达到0.5公斤/尾~0.8公斤/尾,每亩可收入6万元~10万元。

池塘网箱养殖

每个3米×3米×1.5米的网箱放养100~200尾,成活率80%,养殖6个月~12个月平均达到0.5公斤/尾~0.7公斤/尾,收入0.8万元~2万元。

海域网箱养殖

每个3米×3米×3.5米的网箱放养300~400尾,成活率80%,养殖6个月~12个月平均达到0.5公斤/尾~0.7公斤/尾,收入2万元~4万元。

工厂化大棚养殖

每平方米放养20尾,成活率80%,养殖6个月~12个月达到0.5公斤/尾~0.8公斤/尾,收入1600元/平方米~2500元/平方米。

(注:以上均按200元/公斤计算)

主要价值漠斑牙鲆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是公认的优良养殖鱼类。其具有的生长快、品质优、食性杂、饲料系数低、适应性广、耐高温、耐低氧、抗逆性强和易运输等优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该品种的引进,能够缓解我国鱼类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优良品种缺乏的问题。有专家预言,漠斑牙坪有可能象大菱鲆一样在我国掀起新一轮养殖热潮,前景十分广阔。4在海水、半咸水和淡水水域养殖,适合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在肉质、生长速度、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均优于本地褐牙坪,被公认为是一种优良养殖品种。5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漠斑牙鲆繁育及养殖技术,在生理、生态、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方面已取得突破,漠斑牙鲆的养殖已成为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养殖产业。

种群现状这是一个河口依赖的物种,由于该物种在其范围内过度开发,它们的栖息地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有许多迹象表明,这个物种正在其范围内减少;捕捞压力,包括偶然捕获,是种群数量减少的一个因素;但在全球海域范围内同步下跌表明,大规模的海洋机制也可能起促进作用。野生状态下,由于该种类的河口依赖性,以及河口处可能存在的人类活动,使它和虾等一起被捕捞;它也被渔民作为直接目标。这在北卡罗莱纳州尤为常见。

而调查表明,近年来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可以让其种群恢复。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