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小蠹科大小蠹属的一种昆虫。为中国特有种,分布于陕西南部和四川北部,即秦岭与大巴山地区的华山松林中。
形态特征体长4.4~4.5毫米,长椭圆形,黑褐色。眼长椭圆形。触角锤状部3节,短椭圆形。额面下半部突起显著,突起中心有点状凹陷;额面的刻点粗浅,点形不清晰,点间有凸起颗粒,额毛略短,以额面凸起顶部为心向四外倒伏。前胸背板长度与背板宽度之比为0.7。背板的刻点细小,茸毛柔软,毛梢倒向背中线。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2.4倍,为两翅合宽的1.7倍。沟中刻点圆大、模糊、稠密;沟间部略隆起,上面密布粗糙的小颗粒,各沟间部当中有一列颗瘤;沟间部的茸毛红褐色,翅前部较短密,翅后部较疏长,排列不甚规则。
本种为害华山松,为初期性害虫。受害树株在侵入孔处溢出树脂,将虫孔中排出的木屑和粪便凝聚起来,呈漏斗状,同时树冠渐变枯黄,受害1~3年后,树株枯死。1年1代,以幼虫越冬。
常绿乔木,高达35m,胸径1m;树冠广圆锥形。小枝平滑无形毛,冬芽小,圆柱形,栗褐色。幼树树皮灰绿色,老则裂成方形厚块片固着树上。叶5针一束,长8-15cm。质柔软,边有细锯齿,树脂道多为3,中生或背面2个边生,腹面1个中生,叶鞘早落。球果圆锥状长卵形,长10-20cm,柄长2-5cm,成熟时种鳞张开,种子脱落。种鳞与笣鳞完全分离,种鳞和笣鳞在幼时可区分开来,笣鳞在成熟过程中退化,最后所见到的为种鳞。种子无翅或近无翅,花期4-5月,球果次年9-10月成熟1。
发生规律发生的代数因海拔高低而不同,1700m以下1年2代,2150m以上1年1代,在1700-2150m间则为2年3代。主要以幼虫越冬,但也有以蛹和成虫越冬的。该虫主要为害30年生以上活立木,栖居于树干下半部或中下部,成虫蛀入的坑道口有树脂和木屑形成的红褐色或灰褐色大型漏斗状凝脂,直径10-20mm,母坑道为单纵坑,一般长30-40cm,最长达60cm,最短10cm以上;坑宽2-3mm,子道由母道两侧向外伸出,子道一般长度为2-3cm,最长10cm以上。每一母道内有雌、雄成虫各1头,开始蛀入时作靴形交配室,并不产卵,至母道蛀成时,即产卵于坑道两侧。产卵量约50粒,一般为20-100粒,卵间距约8mm。子道由母道两侧向外伸出,开始蛀道不触及边材。随着幼虫体增大,子道亦逐渐加宽加大,此时蛀道触及边材。幼虫排泄物积于子道内。幼虫在化蛹前停止取食,体乳白色,化蛹于子坑道末端的蛹室中。
成虫初羽化时淡黄色,后渐变为浅褐、黑褐至黑色,初羽化成虫在蛹室周围及子坑道处取食韧皮补充营养,严重时,树干周围韧皮部输导组织遭破坏,是造成树势衰弱直至枯死的重要原因。成虫飞出后,主要侵害华山松健康木,有时为害衰弱木。一般以中龄林以上林分易受害。少数成虫在为害健康木时,被凝脂溺死。华山松大小蠹的为害为其它小蠹虫、天牛及象甲的侵入为害创造有利条件。所以它是导致华山松大量枯死的先锋虫种,或优势虫种。成虫在树干上的密度,与树干高度有关。树干1/10处以下虫少,2/10-3/10处虫口最多。
成虫扩散蔓延范围的一般分布规律为:华山松占林分组成低的大于林分组成高的;疏密度小的大于疏密度大的;山上部大于中、下部;阳坡大于阴坡。纯林为害重,混交林为害轻;地位级高的发生早,为害重,反之发生晚,为害轻;过熟林、成熟林为害重,近熟林次之,中龄林为害轻。在林内扩散距离为20-30m,有时成虫借风力可扩散500-1000m。
天敌种类较多,其中寄生性昆虫有秦岭刻鞭茧蜂、松蠹柄腹茧蜂、大小蠹茧蜂、松蠹长尾金小蜂、奇异长尾金小蜂;捕食性昆虫有步行虫、郭公虫、隐翅虫、蚂蚁等。2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严禁携虫木材调运。
(2)加强林区管理。
合理规划造林地,选择良种壮苗,增强林木的抗虫性;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保持林内环境卫生,保护林木免遭其他病害和食叶害虫的为害,以提高林木的生长力和抵抗蛀干害虫的能力;冬、春季砍伐并清除虫害木或进行剥皮,集中烧毁;设置饵木,引诱成虫潜入,进行处理。
(3)注意保护天敌。保护和利用天敌等。此外用外激素防治大小蠹虫,也正在研究中。
为害情况华山松大小蠹为导致华山松死亡的主要虫种,它可直接侵害健康立木,为其它蛀干害虫相继侵入创造寄居条件,在这类害虫的综合影响下,立木迅速死亡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成玉林 - 副教授 - 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