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眼海鲢科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大眼海鲢科和海鲢科的鱼类其实外形很像,差别在于本科鱼类体型较侧扁而高,眼睛大,鳞片也较大,呈现金属般的明亮光泽;此外,其背鳍的最後一根鳍条还呈丝状延长。大眼海鲢对盐度的适应力很强,成鱼在外海产卵後,孵出的幼鱼会游入河口或潟湖生活成长。

基本信息大眼海鲢科

Megalopidae

种类:全世界共有1属2 种,台湾现有1属1种

生态:底栖,胎生,肉食1

简介它们还可以利用鳔来辅助呼吸,所以在缺氧的水中也能直接到水面呼吸空气。大眼海鲢科全世界只有两种,分布在大西洋的大西洋大海鲢的体型特大,可长达2公尺,重达160公斤,虽然骨刺多,但因肉质鲜美,且上钩时挣扎力大,甚至会跃出水面,所以是游钓者的最爱;而台湾可见,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域的大眼海鲢则体型较小,常被沿岸渔民用流刺网、围网、定置网、一支钓或拖网所捕获。

海鲢目和硬骨鱼中同样较原始的鳗鱺目及囊咽鳗目一样,均具有身体薄而透明、头小体大、如同一片柳叶的幼生时期,所以又有「狭首幼生」或「柳叶幼生」的专门说法。生活在海水中的海鲢幼生(即仔稚鱼)以有机物为食,它们会随洋流漂送到河口沿岸地区,然後变态为稚鱼,在大洋中继续成长。

形态特征体侧扁。头中型。吻略尖。口斜裂,稍上位。下颌突出,上下颌具细齿。具眼睑。具喉板。鳃被架23-27。无大型拟鳃。体被小圆鳞,头部无鳞;侧线明显直走,具放射状的小管,鳞数37-48;背鳍及臀鳍基具有鳞鞘。单一背鳍,位体中央,约在腹鳍略后方,不具硬棘,鳍条数13-21,最后之鳍条延长如丝;臀鳍较大,位于近尾部,基底长于背鳍基底,鳍条数22-29;胸鳍小;尾鳍深叉。脊椎骨数53-68。全世界计1属2种,即西大西洋种的大西洋海鲢(Megalops atlanticus)及印度-西太平洋种的大眼海鲢(M. cyprinoides)(Nelson, 2006),後者有纪录(Shen et al., 1993;鱼类资料库, 2006)1。

栖息生态大洋性洄游鱼类,幼鱼常成群出现在砂泥底之浅水域、河口及内湾,有时亦会游入河川之下游区。最大体长可达240公分(为大西洋海鲢 Megalops atlanticus 的纪录)。以中上层之甲壳类及小鱼为食。具有狭首形幼鱼期。在西方为著名之游钓鱼种。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大西洋及印度-西太平洋的海域。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