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肉齿目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肉齿目(Creodonta),又名古食肉目,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的一目。是一目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生存于古新世至中新世。肉齿目是5500-3500万年前非洲、欧亚大陆及北美洲生态中重要的肉食性哺乳动物。在渐新世的非洲,它们是主要的掠食者。在渐新世初及中新世中期,它们分别与中兽目及巨猪科竞争并胜出,但最终败给了食肉目。最后的一属肉齿目于800万年前灭绝,由食肉目取代其生态位。

简介肉齿目又称古食肉目,也是新生代早期哺乳动物有蹄类中比较重要的一目。肉齿目和食肉目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早在白垩纪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古新世和始新世达到了繁盛阶段,代表成员有鬣齿兽。肉齿目和食肉目曾共同生存在一起,在食肉目开始繁盛后,肉齿目逐渐灭绝1。

特征肉齿目Creodonta,哺乳纲、真兽亚纲的一目。过去曾作为肉食目的一个亚目,近年来已将其独立为一个目,对其组成成员亦有较大调整。肉齿类头骨低,脑颅小。臼齿三尖式,不同种类中不同的臼齿常特化为可用于切割的片形(裂齿)。无骨化的听囊。四肢较短而粗壮,趾的末端具爪,尾长。目前分为二个亚目,三角齿兽亚目包括三角齿兽类和双尖兽类;鬣齿兽亚目包括鬣齿兽类和牛鬣兽类。鬣齿兽类的第二上臼齿和第三下臼齿形成裂齿,牛鬣兽类的第一上臼齿和第二下臼齿形成裂齿。肉齿类最早出现于白垩纪晚期,如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三角齿兽( Deltatheridium),大部分绝灭于始新世,鬣齿兽可延续到上新世早期。过去曾列入肉齿类的中兽类( Mesonychid)和熊犬类( Arctocyonid)现已归属于踝节目(Condylartha)。由于其科的组成变化较大,亦有入主张废弃肉齿类一名,而改称三角齿兽目( Deltatheridia)2。

概述肉齿目(Creodonta),又名古食肉目,是一目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生存于古新世至中新世。它们与食肉目有一个共同祖先。与真正的食肉类相比,这类动物的脑颅小,没有骨化的听泡;牙齿中裂齿和其他颊齿的分化不十分显著,或裂齿由上第一或第二臼齿和下第二或第三臼齿组成(在食肉目中皆由上第四前臼齿和下第一臼齿组成)。仅发现于白垩纪至中新世,没有现生代表。化石广泛分布于整个北半球各大陆和非洲。早期身材很小,只有兔子那样大小;后期可达巨型,其头骨长可超过60厘米,体重估计在750千克上下,与最重的北极熊差不多。

肉齿目最初是由美国古生物学家科普于1874年提出的,用以代表一些上颊齿为三尖形的食虫类和早期的食肉动物。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个目的范围曾扩得很广,包括了熊犬类(arctocyonids)、中兽类(mesony-chids)和细齿兽类(miacids),但把食虫类排除在外。最近几十年来,意见逐渐趋于一致:即把原来归入食虫目的三角齿兽类(Deltatheres)归入本目,而把熊犬和中兽类并入踝节目(Condylarthra),细齿兽类归入食肉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肉齿目都被当作食肉目的祖先,因此也曾被看作是食肉目的一个亚目。现在一般都公认它和食肉目没有什么直接的系统关系,而被定为单独的一个目。

亚洲有本目最早的代表。中国本目的化石发现不多,见诸报道者只限于早第三纪的一些零星材料。

演化及分类肉齿目曾被认为是食肉目的祖先,但现时却认为它们有共同祖先。它们与食肉目一样有食肉齿,可以切开肉类。一些学者指肉齿目代表了一类有不同祖先但趋同演化而来的哺乳动物,而非来自单一的共同祖先。虽然它们要直至新生代才发生适应辐射,其起源最少可以追溯至上白垩纪。肉齿目于5500-3500万年前是主要的肉食性哺乳动物,始新世是其多样化及优越性的高峰。直至渐新世中期,肉齿目在北美洲、欧亚大陆及非洲取代了中兽目及大型的掠食鸟类,及后与自己的近亲食肉目竞争。最后的新鬣兽于约800万年前灭绝。

栖息地肉齿目分布于北美洲、欧亚大陆及非洲,外观像现今的食肉目。其下的伟鬣兽被指是陆地上最大的掠食性哺乳动物,体型像美洲野牛属,而头颅骨是虎的两倍。伟鬣兽的体型可以比美蒙古安氏中兽。肉齿目优越于其他的早期食肉目,如细齿兽类。它们生存至800万年前,最后的新鬣兽于巴基斯坦消失。熊、猫、鼬科、鬣狗、犬科(如狼)及其他的食肉目取代了肉齿目的生态位。

灭绝原因肉齿目被食肉目取代的成因并不清楚。有可能是因它们较细小的脑部、并不怎么有效能及蹠行的运动方式。这些深层的缺点可能在经历数百万年后变得甚为重要。肉齿目的腰荐椎并不像食肉目般适合奔跑。牙齿的排列亦有一些分别。在细齿兽类中,最后的上前臼齿及第一圆下臼齿都是食肉齿,可以帮助在后面的牙齿磨碎非肉类食物。但在肉齿目中,它们的食肉齿在更后的位置:在第一上臼齿及第二下臼齿,或是第二上臼齿及第三下臼齿。这使得它们差不多只可以吃肉。

对于现今绝对肉食性的猫科,第二及第三臼齿完全消失了,而食肉齿后的第一上臼齿亦退化了。故此现今的猫科只是偶尔会吃植物。

科学分类

|| ||

下属科鬣齿兽科 Hyaenodontidae

鬣齿兽(Hyaenodon)是1853年由著名古生物学家约瑟夫·雷迪命名的,意思是“鬣狗的牙齿”。当然,它们与食肉目的鬣狗并没什么亲缘关系,只是外表有些相似。在三千万年的发展历程中,鬣齿兽家族兴旺,种类繁多。其分布遍及亚洲,欧洲及北美洲,时代约为晚始新世到中中新世的上千万年时间。鬣齿兽的概念仅指鬣齿兽一属。鬣齿兽(Hyaenodon),又名肉齿兽,是鬣齿兽科已灭绝的一类。其下的巨鬣齿兽是大型陆上肉食性哺乳动物的一员。[1]鬣齿兽是高度专化的掠食者,于41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出 现,已知最早的种类为我国山西发现的垣曲鬣齿兽(Hyaenodon yuanchuensis)直至1600万能前的中新世仍然存在。[1]它们窄长的颚部强而有力,很适合咬紧及咬碎东西。它们的头颅骨很巨型,但脑部却很细小。它的长头颅骨上有很窄的吻,比较犬科的吻算是较大。它的颈部较头颅骨短,身体则长及粗壮,有很长的尾巴。前脚及后脚上都有五趾,第一趾比其他的脚趾较短。鬣齿兽属中最大的是巨鬣齿兽(Hyaenodon gigas),肩高达1-1.4米及长3米以上,重250-400公斤(在我国内蒙二连浩特地区发现过更大的未定种化石)。小型的种如北美的鼬鬣齿兽(Hyaenodon mustelinus)肩高只有30厘米。

牛鬣兽科 Oxyaenidae

牛鬣兽(Oxyaena)是已灭绝的肉食性哺乳动物。它们有点像猫科,有较长及灵活的身躯,约有1米长, 四肢短小。牛鬣兽的头颅骨长约20厘米,阔而且低,有长及巨型的颚部。身体及尾巴都较长,四肢短小而有五趾。牛鬣兽不像肉食动物般是趾行的,而是蹠行的。有关牛鬣兽的习性所知不多,但相信有点像现今的貂熊。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