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蜱螨目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蜱螨类是蛛形纲(Arachnoidea)小型节肢动物,外形有圆形,卵圆形或长形等,可分为寄螨亚目(Parasiformes)和真螨亚目(Acariformes)。小的虫体长仅0.1mm左右,大者可达1cm以上。虫体基本结构可分为颚体(gnathosoma),又称假头(capitulum)与躯体(idiosoma)两部分。

概述蝉螨目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 Arachnina)。蜱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约有一万余种,但其中大多数是螨类。螨类对人类关系甚为密切,它们有的为害植物(包括庄稼),引起叶子变色终至脱落,如棉红蜘蛛,有的为害植物柔嫩组织,形成疣状突起,如柑桔疣壁虱,有的在仓库为害粮食,引起粮食变质,有的则寄生或捕食其他动物,甚至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或间接传播人类的疾病。如疥螨、粉螨、恙螨等。但是有些螨类对人类则有益处,如有的捕食性螨类能捕食一些农作物上有害的螨类和昆虫,成为这些害虫的天敌,有保护农作物的作用。

螨类多系两性卵生繁殖,发育阶段雌性和雄性有别:雌虫经过卵、幼虫、第一若虫、第二若虫及成虫期雄虫则没有第二若虫期。幼虫期有足3对,若虫期有足4对。有些种类进行孤雌生殖。螨类繁殖速度快,一年最少2-3代,最多20-30代1。

简介螨类隶属蛛形纲( Arachnida)的蜱螨目( Acarina)s其中的有些种类寄生于其他动物体上,营寄生性生活,甚至还能传播疾病。多数螨类植食性,对农林作物造成严重的为害;还有些种类专门捕食其他害螨,是农林害螨的天敌。由此可见,螨类农林业关系十分密切2。

蜱螨目(Acarina)

1.颚体(gnathosoma):位于躯体前端或前部腹面,由口下板、螯肢、须肢及颚基组成。

2.躯体:呈袋状,表皮有的较柔软,有的形成不同程式骨化的背板。此外在表皮上还有各种条纹、刚毛等。有些种类有眼,多数位于躯体的背面。腹面有足4对,通常分为 6 节(包括基节、转节、股节、膝节、胫节和跗节),跗节末端有爪和爪间突。气门或有或无,位于第4对足基节的前或後外侧,生殖孔位于躯体前半部,肛门位于躯体后半部。

生活史蜱螨类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等期。幼虫有足3对,若虫与成虫则有4对。若虫与成虫形态很相似,但生殖器官未成熟。在生活史发育过程中有1~3个或更多若虫期。成熟雌虫可产卵、产幼虫,有的可产若虫,有些种类可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与医学有关的种类在蜱螨类纲中,与医学有关的有寄螨目中的蜱和革螨,真目中的恙螨、疥螨、蠕形螨、尘螨等。

蜱螨目特征蜱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区别在于:体不分头、胸、腹三段;无翅;无复眼,或只有1~2对单眼;有足4对(少数有足2对或3对);变态经过卵——幼螨——若螨——成螨。与蛛形纲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体躯通常不分节,腹部宽阔地与头胸相连接。

形态特征

体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由四个体段构成:颚体段、前肢体段、后肢体段、末体段。颚体段即头部,生有口器,口器由1对螯肢和1对足须组成。口器分为刺吸式或咀嚼式两类。刺吸式口器的螯肢端部特化为针状,称口针,基部愈合成片状,称颚刺器,头部背面向前延伸形成口上板,与口下板愈合成一个管子,包围口针。咀嚼式的螯肢端节连接在基节的侧面,可以活动,整个螯肢呈钳状,可以咀嚼食物。前肢体段着生前面两对足,后肢体段着生后面两对足,合称肢体段。足由6节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跗节。末体段即腹部,肛门和生殖孔一般开口于末体段腹面。

生物学特性

多两性卵生。发育阶段雌雄有别。雌性经过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到成螨;雄性则无第二若螨期。有些种类进行孤雌生殖。繁殖迅速,一年最少2~3代,最多20~30代。

蜱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寄生 疥螨寄生于人体皮内引起疥疮;蠕形螨寄生于毛囊、皮脂腺引起蠕形螨病。

2.叮刺或毒螫 革螨、恙螨叮刺人时可致皮炎;蜱叮咬严重者可致蜱瘫痪。

3.吸血 蜱吸血量大,饱血后虫体可胀大几十倍甚至100多倍。

4.过敏性疾病 尘螨能致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类、过敏性皮肤。

5.传播疾病

(1)病毒病:硬蜱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革螨及恙螨可传播流行性出血热。

(2)立克次体病:恙螨传播恙虫病,硬蜱传播北亚蜱媒斑疹伤寒,硬蜱和软蜱传播Q热,革螨传播立克次体痘。

(3)细菌病:硬蜱、软蜱和革螨传播兔热病。

(4)螺旋体病:硬蜱传播莱姆病,软蜱传播蜱媒回归热。

蜱螨传播疾病的特点:(a)传播人兽共患疾病。(b)病原体经卵传播较普遍。(c)既是传播媒介,也多是病原体的贮存宿主。(d)所传疾病通常呈散发性流行。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