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鲳是鲈形目鲳科刺的一种鱼。学名:Psenopsis anomala (Temminck et Schlegel,1844),,俗名䖳鲳、肉鱼、瓜核、肉鲫、南鲳、玉昌、海仓。体长卵圆形、侧扁,背缘和后缘呈弧形弯曲。头较短,吻短而圆钝,眼中等大,位于头的前侧面。口小,微斜。一般分布于日本中部以南,经韩国南部至中国东海及台湾等,以中国东海最丰产
地方名称肉鲫、肉鱼、蛏鲳、南鲳、瓜核、玉鲳、海仓1。
产地产期一般分布于日本中部以南,经韩国南部至中国东海及台湾等,以中国东海最丰产。台湾产于西部沿海,尤其以基隆与高雄两渔港之拖网渔业渔获最多,渔期每年10月至翌年1月间为盛产期。
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属暖温性中下层鱼类。产卵季节趋向近海,产卵后向北作索饵洄游。盛渔期为工0~12月。生活於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性鱼。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
形态特征体长卵圆形、侧扁,背缘和后缘呈弧形弯曲。头较短,吻短而圆钝,眼中等大,位于头的前侧面。口小,微斜。上下颌等长,两颌各有1行细齿群,排列紧密。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头部无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背鳍2个,紧相连,鳍棘短小,有独立段棘6~9个。背鳍鳍条部与臀鳍相对,臀鳍有3个短小鳍棘,胸鳍中等大。腹鳍小,可折叠于腹部凹陷内。尾鳍分叉,体青灰色,腹部色较浅。鳃盖后上角有1个黑斑。各鳍浅灰暗色2。
生活习性属暖温性近底层鱼类。鱼群栖息底层水温为16.1℃~27.6℃,盐度为31.03~34.69。每年10月性腺开始发育,1月性腺成熟陆续进行产卵,2月前后为产卵盛期。直至8月仍见有产卵亲鱼,产卵期长,可能是与分批产卵有关。怀卵量高达15.4万粒,卵径0.6mm。海南岛东北(琼州海峡东端)海区也是产卵场所。刺鲳生长满1周年后,即可达到性成熟,并参加产卵群体3。
成鱼栖息于深水区80~120m,产卵季节向浅水区域移动4。
经济价值刺鲳鱼是东海海域拖网常见的经济性食用鱼,盛产期在每年的十月至次年三月,但是几乎全年都有渔获。刺鲳鱼是我国本港地产鱼类,不是养殖品种,也不靠进口,肉质肥美,价格低廉,口味与白鲳鱼有些相似,唯肉质比较松软,却是非常大众化的食用鱼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