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鳗鳅是属于鳅科的一种。被称为“水中之参”、“鳅中之王”。具有个体大,长势快,适应强等特点。已成为当前泥鳅养殖业的一个“明星”品种,并风靡大江南北。已成为一个主养品种,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台湾鳗鳅从水花到商品鱼当年即可养成,鳗鳅繁育生产用水要求洁净,水温适宜,我们采用简便、适用性强的日光温棚来提高水源温度,台湾鳗鳅在北方地区可以自然越冬,但采用日光温室进行亲鳅越冬可有效提高成活率,保障亲鳅越冬安全。因此,北方地区若想提早繁育,利用温棚越冬使亲鳅性腺提早发育成熟是可行的1。
简介台湾鳗鳅,属鳅科。被称为“水中之参”、“鳅中之王”具有个体大,长势快,适应强等特点。金华市横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2011年引入大陆地区培育养殖,台湾鳗鳅源自台湾台南县,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就是因为台湾海峡的隔断,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特征以及不同的品种,台湾鳗鳅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经历千百年慢慢的进化而来。形体比普通的泥鳅大3-4倍,可达16至20厘米长。它体形圆,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滑腻无法握住2。
繁殖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4月上旬开始繁殖,5-6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2-28℃。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5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厘米时,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1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左右,10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10000粒,体长12厘米的怀卵量12000-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18000粒,体长20 厘米怀卵量为 24000粒左右。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 万粒。卵圆形,卵径0.8-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1.3-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50%-60%。
雄鳅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在6厘米以上,性成熟较雌鳅早,雄鳅精巢一对,位于腹腔两侧,呈带状且不对称,右侧的精巢比左侧的长而狭窄,重量也轻一些,当雄鳅体长为9-11厘米时,精巢内的精子约有亿个。泥鳅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体互相摩擦并相继游出水面。雄鳅追逐纠缠雌鳅,并卷曲于雌鳅腹部,以刺激雌鳅产卵,同时雄鳅也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这种动作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次数也不相等,个体大的可在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随着水的波动,极易从附着物上脱落沉到水底2。
营养化学成份台湾鳗鳅肌肉含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每100g肉中含水83g,蛋白质9.6g,脂肪3.7g,碳水化合物2.5g,灰分1.2g,钙28mg,磷72mg,铁0.9mg。脂肪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和十八碳三烯酸(calendic acid)。组织含胺(spermine),亚精胺(spermindin),腐胺(putrescine)和尸胺(cadaverine)。烘干泥鳅表皮含γ-丁内酯(γ-butyrolactone)。
泥鳅含多种酶:蛋白酶(protease),表型-6-磷酸葡萄糖酸脱氧酶(phenotype of 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还含胞嘧啶(cytosine),黄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核糖甙(guanosine),鸟嘌呤(guanine),嘧啶(pyrimidine),嘌噙碱(purine bases),核苷(nucleoside),核3苷酸(nucleotide),腺苷酸(adenylic acid),鸟苷酸(guanylic acid),尿嘧啶核苷酸(uridylic aicd),脱氧鸟苷酸(deoxyguanylic acid)。此外,还含F-型前列腺素(F-type prostaglandins),肌肉蛋白(muscle proteins),4-(2,4,6-三氯苯氧基)-N-乙酰苯胺[4-(2,4,6,-trichlorophenoxy)acetanilide]和4-(2,4,6-三氯苯氧基)甲酰苯胺[4,(2,4,6-trichlorophenoxy)formanilide],维生素(vitamin)A、B1.B2,和烟酸(nicotinic acid)。
所含成分亚精胺是精子的主要成份,现代医学证明能促进人体胚胎细胞数量和发育,延缓和逆转衰老。增加皮肤弹性和湿润度。并能绑定DN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十八碳酸烯酸,是大脑磷脂和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份(俗称DHA)。台湾鳗鳅体内磷酸甘油酸变位酶是人类特有的,能提高染色体的显性遗传,是优生优育的首选食物。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人体内刺激酒精氧化还原酶的生成。是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士餐餐必备的食物。
保鲜买来的泥鳅,用清水漂一下,放在装有少量水的塑料袋中,扎紧口,放在冰箱中冷冻,泥鳅长时间都不会死掉,只是呈冬眠状态;烧制时,取出泥鳅,倒在一个冷水盆内,待冰块化冻时,泥鳅就会复活。
池塘养殖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有条件的话,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5-6月为鳅体重的4%-5%;7-8月为8%-10%;9-10月为5%-6%。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投饵前应检查吃食情况,如发现未吃完,应减少其投量。一般以投饵后2-4小时吃完为度,还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1。
鳅种放养每亩投放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消毒15-25分钟2。
水质管理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并适时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
饲料投喂要求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粒径2.3毫米以内,水温15℃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2%,水温20-28℃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3%-4%。每天投喂3次,投喂饲料时遵循“四定”投喂原则。
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检查,观察水质变化以及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防逃工作。
疾病预防
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2克、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预防泥鳅气泡病时,做好对池中各种气体饱和度的检测,保证饲料供应充足,减少泥鳅吞食气泡的机会。若泥鳅已经发生了气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并排出一部分老水,添加新水。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溶水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
池塘混养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该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稻田养殖中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⒈稻田选择
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⒉放养与管理
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坑塘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坑塘养鳅,每平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养殖相同。一般只需投点猪、鸡粪一类的有机肥料和农家的残存剩品,如米糠、菜饼等,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庭院养殖江苏省滨海县部分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废弃池塘、低洼地等进行修正、改建,发展庭院养鳅,实践证明,它具有方法简单、饲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饲养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农民发展家庭副业、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门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现将庭院养殖泥鳅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鳅池建设
鳅池宜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通风向阳、进水和排水都比较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形状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以长方形、东西走向较好。鳅池面积因养殖方式及养殖水平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庭院养殖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平方米-80平方米,池深1m-1.5m。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cm-6cm。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cm左右,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另外,还可在鳅池周围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
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7天-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彻底清塘;5天-7天后,蓄水10cm-20cm,施用10kg/亩-15kg/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富、无病无伤、体色鲜亮,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饲料来源、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情况下,规格为体长5cm-7cm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平方米-100尾/平方米,同时可在鳅池中搭配放养5尾/平方米-8尾/平方米的鲫鱼。
饲料投喂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小时-4小时内吃完为准。成鳅期,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泥鳅生长、摄食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残饵要及时清除。
水质调控
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cm-20cm;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日常管理
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
病害防治
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捕捞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