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男生中口口相传起了一句格言:永远不要和女生斗图。
作者供图
什么?你问为什么?
答案就藏在上个月发表的一篇研究中。
不要纠结这个问题,小心变成《少林足球》里的二师兄 | www.ent.sina.com.cn
斗图背后的性别思维差异
来自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的认知行为学研究专家劳拉·琼斯(Lara L. Jones)和她的同事调查了不同性别的人对表情符号的运用,发现男女在这方面大不相同。
相信你对这些表情绝不陌生 | www.wikihow.com
他们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了299名大学生(163名女性和136名男性)对70个Apple iOS面部表情符号的熟悉程度和评价,结果发现:
1女性对表情符号的使用频率和熟悉程度更高
与男性相比,女性普遍使用表情符号的比例要更高,这也导致女性对所有类型的表情符号的熟悉程度要高于男性。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例如,2017年的一篇研究调查了来自183个国家的134,419位用户的表情符号的使用,发现在表情符号使用者最活跃的前十个国家中,女性表情符号的总体使用率(53%)明显高于男性(47%)。而网络文化越发达的国家,这一差异越显著,例如美国女性对表情符号的使用频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不带表情包总感觉情感表达不到位!| 作者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仅在与家人朋友交流时才会使用更多的表情包,而在与同事、上级和老师的交流中表情包使用情况和男性没什么区别。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体验是一致的,毕竟在工作环境里发表情包通常是不合适的。
但在恋人之间的交流中,男女间表情包的使用几乎没有差异。
2
女性对表情符号所代表的情绪更敏感
在网络问卷中,被试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您对上述表情符号有多认同/否定?”并给出自己的评分(0-11分)。
结果发现,女性对表情情感的评分比男性要更加极端,尤其是在负面情绪上。
如上图所示,面对同一个中性表情或者负性表情,女性给出的评分通常比男性要低20%甚至更多。
男女对同一表情的情感效价理解不一致 | 作者提供
这种情感评价的差异可能是先天性的。很多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擅长识别包括面部表情在内的非言语表达,并且在情感识别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对负性的情绪刺激。而这种优势甚至早在儿童乃至婴儿时期就表现出来了。
而表情包说到底,也是一种非言语的情绪传达,男女在这方面存在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斗图真的只是女性专利吗?
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会问了,难道男生斗图界就没救了吗?
非也。
前文提到,恋人之间表情包的使用频率几乎没有差异,可见男性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有研究表明,与纯粹的女性群体相比,纯粹的男性群体表情包使用频率要低得多。
但是!研究者发现,如果将男女群体混合,男性在表情包使用上并不会输给女性,反而展现出须眉不让巾帼之势。
有了异性陪伴,男生也会成为斗图高手 | www.nypost.com
有研究表明,这种表达模式的转变,是因为男性进入性别混合的群体时,会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地去适应女性的情感表达标准。
不管怎么说,表情包也只是众多网络交流方式中的一种,它所能承载的情感信息还是远远不如面对面实际接触。2017年的一篇研究表明,初次交流中虚拟的笑脸并不能带给人温暖,反而可能降低对发送者能力的评价,甚至影响双方的沟通与信息共享。
所以说,表情包永远无法代替真正的表情,毕竟我们并不是活在网络上,而是真实地生活在现实世界里。
参考文献:
[1] Jones L L, Wurm L H, Norville G A,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emoji use, familiarity, and valenc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20: 106305.
[2] Chen Z, Lu X, Shen S, et al. Through a gender lens: An empirical study of emoji usage over large-scale android users[J]. arXiv preprint arXiv:1705.05546, 2017.
[3] Prada M, Rodrigues D L, Garrido M V, et al. Motives, frequency and attitudes toward emoji and emoticon use[J].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018, 35(7): 1925-1934.
[4] Rodrigues D, Prada M, Gaspar R, et al. Lisbon Emoji and Emoticon Database (LEED): Norms for emoji and emoticons in seven evaluative dimensions[J].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018, 50(1): 392-405.
[5] Olderbak S, Wilhelm O, Hildebrandt A,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facial emotion perception ability across the lifespan[J].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19, 33(3): 579-588.
[6] Thompson A E, Voyer D. Sex differences in the ability to recognise non-verbal displays of emotion: A meta-analysis[J].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14, 28(7): 1164-1195.
[7] McClure E B.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sex differences in facial expression processing and their development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0, 126(3): 424.
[8] Glikson E, Cheshin A, Kleef G A. The dark side of a smiley: Effects of smiling emoticons on virtual first impressions[J].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2018, 9(5): 614-625.
作者:邓潇斐
编辑:朱步冲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