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马蹄莲等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序外面常有一片形状特异的大型总苞片,呈佛焰状,称为佛焰苞( spathe)。12
释义生于花序最外层或下面的苞片称总苞片,天南星、半夏等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序外围,常围有一片形大的总苞片称佛焰苞。4
“佛焰苞”是因其形似庙里面供奉佛祖的烛台而得名。而整个“佛焰花序”,恰似一枝插着蜡烛的烛台。
代表物种天南星ArisaemaheterophyllumBlume
块茎扁球形,直径2-4厘米,顶部扁平,周围生根,常有若干侧生芽眼。鳞芽4-5,膜质。叶常单1,叶柄圆柱形,粉绿色。**佛焰苞管部圆柱形,长3.2-8厘米,粗1-2.5厘米,粉绿色,内面绿白色,喉部截形,外缘稍外卷;檐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宽2.5-8厘米,长4-9厘米,下弯几成盔状,背面深绿色、淡绿色至淡黄色,先端骤狭渐尖。**肉穗花序两性和雄花序单性。两性花序:下部雌花序长1-2.2厘米,上部雄花序长1.5-3.2厘来,此中雄花疏,大部分不育,有的退化为钻形中性花,稀为仅有钻形中性花的雌花序。单性雄花序长3-5厘米,粗3-5毫米,各种花序附属器基部粗5-11毫米,苍白色,向上细狭,长10-20厘米,至佛焰苞喉部以外之字形上升(稀下弯)。雌花球形,花柱明显,柱头小,胚珠3-4,直立于基底胎座上。雄花具柄,花药2-4,白色,顶孔横裂。浆果黄红色、红色,圆柱形,长约5毫米,内有棒头状种子1枚,不育胚珠2-3枚,种子黄色,具红色斑点。花期4-5月,果期7-9月。5
除西北、西藏外,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海拔2700米以下,生于林下、灌丛或草地。日本、朝鲜也有。5
块茎含淀粉28.05%,可制酒精、糊料,但有毒,不可食用。5入药6称天南星,为历史悠久的中药之一,有散结消肿的功能6,外用治痈肿6,蛇虫咬伤6。
猪笼南星Arisaemanepenthoides(Wall.) Mart.
块茎扁球形,直径6-7厘米。叶2,稀3,叶柄长(5-)7-30厘米,黄褐色,具深暗的杂色斑块,几3/4具鞘,抱合成管状,鞘上端斜耳状;叶片掌状5(-7)裂,裂片近无柄,倒披针形,锐尖或渐尖,中裂片长16-20厘米,宽2-6厘米,侧裂片依次渐小,最外侧的15-16厘米以下,外侧基部常宽耳状,各裂片表面暗绿色,薄革质,侧脉6-12对,脉距6-8毫米,集合脉离边缘3-4毫米。花序柄从叶柄鞘中抽出,比叶柄长或短,颜色同叶柄。佛焰苞粉绿褐色或暗红褐色,有不规则的暗色斑块,具3-5(-7)条白色宽条纹**;管部圆柱形,长3-8厘米,直径1.2-2.5厘米,喉部有宽耳,耳半圆形,外翻,宽达2厘米;檐部长3-10厘米,宽2-5厘米,三角状卵形,短锐尖,稀倒卵形而渐尖,下弯。**肉穗花序单性,雌花序倒卵圆形,花密,长2厘米;雄花序圆柱形,长2厘米,粗5毫米;附属器深紫色,圆柱形,长2-7.5厘米,下部粗5-6毫米,向上略收缩,上部棒状,粗5-7毫米,基部明显具细柄;此柄在雄花序上长8毫米,光滑,在雌花序上长10毫米,具少数钻形中性花。雄花近无柄,花药通常4,近球形,裂缝椭圆形。雌花:子房倒卵圆形,胚珠2-3,花柱短,柱头盘状。浆果红色,截球形,直径可达7毫米,长达8毫米,冠以黑色柱头,种子1,圆球形,褐色,有细疣状突起。花期5-6月,果期7-8月。7
产云南西北部(德庆、凤庆、丽江)至西藏南部聂拉木、樟木,海拔2700-3600米,常生于铁杉林或高山栎林下。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也有。7
主要价值具有观赏价值,如马蹄莲的佛焰苞洁白清雅,花期长,适合室内装饰,在园林景观中常群植或孤植造景,可作切花。8具有保护花和果实的作用,有些还有吸引昆虫的作用,如鱼腥草的大而白色的总苞。苞片的形状、大小、色泽,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可作为种属鉴别的依据。9
总苞简介总苞是花序基部的苞片的总称。苞片一轮或数轮,离生或合生;一般呈绿色,如菊等;或呈红色,如一品红。在复伞形花序中,各小花序上所具总苞,称“小总苞”,如胡萝卜、水芹等。天南星、马蹄莲、芋、半夏的总苞较大,包于花序之外,呈佛焰状,称“佛焰苞”。副萼通常亦称为“总苞”。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