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云斑裸颊虾虎鱼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外形特征

体长一般为80-120mm,大者达180mm。体延长,粗壮,侧扁;背缘浅弧形,腹缘稍平直;体长为体高的4.2-4.8倍,为头长的3.1-3.5倍,尾柄中长,其长稍小于体高。头中大,圆钝,前部宽面平扁,背部稍隆起,侧扁,头宽大于头高。头长为吻长3.4-3.7倍,为眼径3.1-3.8倍,为眼间隔9-11倍。头部具6个感觉管孔。颊部肌肉发达,凸出,具6纵行感觉乳突。吻短而圆钝,吻长与眼径约相等或稍小于眼径,背缘圆凸。眼中大,背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上缘突出于头部背缘。眼间隔狭窄,宽约为眼径的1/3,略凹。鼻孔每侧2个,分离,相互接近;前鼻孔具1短管,接近上唇;后鼻孔小,圆形,边缘隆起,紧位于眼前方正中。口中大,前位,斜裂。两颌约等长。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或稍前。上、下颌牙小,尖锐,无犬牙,多行,排列稀疏,呈带状,外行牙稍扩大;下颌两侧中部最后1外行牙呈弯曲犬牙。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唇略厚,发达。舌游离,前端戟形。鳃孔大,侧位,向头部腹面延伸,止于前鳃盖骨后缘下方稍前处。前鳃盖骨后缘无棘,具3个感觉管孔。颊部稍宽。鳃盖膜与颊部相连。具假鳃,鳃耙短小,略尖。

属于裸颊虾虎鱼属,头的吻部、颊部、鳃盖部和项部均无鳞;背鳍前方无鳞,起点前有颇宽的无鳞区;体侧正中有3~4个大黑斑,最后的黑斑在尾鳍基底;背侧有2个或3个鞍状斑与体侧正中的大黑斑相间排列;头侧由眼至上颌,眼下至口角后方及鳃盖上方均有一暗色长斑。1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高,基部短,起点位于胸鳍基部后上方,鳍棘柔软,第一至第四鳍棘的末端多少呈丝状,以第二鳍棘最长,丝状,约为头长之半至7/10,平放时,伸达(雄鱼)或不伸达(雌鱼)第二背棘起点;第二背鳍略高于第一背鳍,基部较长,前部鳍条稍短,后部鳍条较长,最长鳍条稍大于头长的1/2,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臀鳍第二背鳍相对,同形,起点位于第二背鳍第一鳍条下方,后部鳍条较长,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宽大,圆形,下侧位,鳍长等于或稍大于吻后头长,后缘不伸达肛门上方。腹鳍略短于胸鳍,圆形,膜盖发达,边缘凹入;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尾鳍长圆形,短于头长,肛门与第二背鳍起点相对。雄鱼生殖乳突细长而尖,雌鱼生殖乳突短钝。

体淡褐色,体侧正中有3-4个大黑斑,最后的黑斑在尾鳍基底;背侧有2个或3个鞍状斑与体侧正中的大黑斑相间排列,各斑之间还杂以小型暗色斑点,项部有2暗褐色宽横带,各带均有浅色虫状线纹。头侧由眼至上颌有一暗色长斑,眼下至口角后方及鳃盖上方均各有一暗色长斑。第一背鳍有2纵行暗斑,边缘暗色;第二背鳍有3-4纵行暗斑,边缘亦黑色。臀鳍有暗黑色边缘。尾鳍有3-5横行暗斑,边缘亦呈黑色。胸鳍基底常具2暗色大斑。

分布范围中国产于海南岛、台湾。雷州半岛极少见到有毒个体。

生活习性食肉性,以底栖动物、小型鱼、虾、有机碎屑为食。

生活环境为暖水性沿岸小型有毒鱼类,生活于河口咸淡水水域港湾、砂岸、红树林及沿海砂泥地的环境。常停栖于底部,较少游动。

食用治疗含河豚毒素,其毒性随季节和地点而变化,以冬季至翌年早春含毒最高。误食云斑裸颊虾虎鱼后的中毒症状与食河豚鱼相仿:中毒者先感觉手指、唇、舌有刺痛,然后出现头晕、胸闷、呕吐、唇舌和四肢发麻、行走困难等,严重者有身体漂浮感,全身麻痹瘫痪、呼吸衰竭死亡。一般食后0.5至4小时发病,死亡率高。

如误食中毒后要及时用手抠催吐洗胃及导泻,立即送中毒者到医院抢救,进行静脉补液可促进毒素排泄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种类区别云斑裸颊虾虎鱼与安全无毒的弹涂鱼(跳跳鱼)非常相似,易造成误食。两类鱼在外观上的区别主要有:3

头部:云斑裸颊虾虎鱼眼平或者凹,吻钝;弹涂鱼眼突出并能转动,吻尖。

体色:云斑裸颊虾虎鱼通体呈淡白色;弹涂鱼体蓝褐色或灰棕色,腹部白色。

侧纹:云斑裸颊虾虎鱼只有三块大棕斑,背部有杂色;弹涂鱼体侧上部沿背鳍基部有6~7条灰黑色的横纹,鱼体液粘液相对较多。

“跳跳鱼一般来说是无毒的,但如果跳跳鱼吃了海水中有毒的藻类,误食它也会引起中毒。”华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系主任刘文生认为,跳跳鱼多见于海洋和河流的交界处,海水中有不少海藻本身就含有毒素,可能在鱼的体内积累,人若食用则进入体内。轻度中毒会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重度可能导致身亡。可能的毒素被称作“雪卡毒素”,曾发现数百种毒鱼因摄食剧毒藻类而在体内积累了该种毒素。2

中毒事件

2007年3月,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发生了多名村民因进食海鱼“云斑裸颊虾虎鱼”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16人出现症状,其中1人在送医院途中死亡。4

这16人先后因进食海鱼,出现头晕、胸闷、呕吐、唇舌和四肢发麻、行走困难等症状,严重者有身体漂浮感。患者被送到徐闻县人民医院抢救,除1人在送医院途中死亡外,另15人经医院抢救后已无生命危险。有3人已于11日痊愈出院。湛江市海洋渔业局和湛江海洋大学有关专家确认,该鱼种为“云斑裸颊虾虎鱼”,属有毒鱼种,所含毒素为河豚毒素。鱼体皮肤毒性最大,内脏和肉次之,卵巢也有毒。

1964年台湾省基隆市曾发生数起食此鱼的中毒事故。

2013年3月14日至15日,湛江农垦二院接诊雷州市英利镇、东方红农场、幸福农场等地共22人因食用有毒虾虎鱼中毒患者。中毒者具体表现为:手指、唇、舌有麻痹、刺痛,后出现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截至3月19日,21名患者已痊愈出院,住院的1名患者病情稳定,无死亡病例。

而经广东省疾控中心会同当地市疾控中心调查后初步判断,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并非“跳跳鱼”(又名弹涂鱼,为虾虎鱼的一种),而是含有河豚毒素的云斑裸颊虾虎鱼。云斑裸颊虾虎鱼为暖水性沿岸小型有毒鱼类,生活于河口咸淡水水域港湾、砂岸、红树林及沿海砂泥地的环境。所含的毒素为河豚毒素,鱼皮是毒性最强的部位。这种鱼种毒性强弱跟地域和季节性有关,以冬季和早春含毒最高。

分类学河水淡水类 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