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达摩凤蝶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达摩凤蝶(Papilio demoleus Linnaeus蝴蝶)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广泛的凤蝶。以其绚丽的花纹,五彩缤纷的色彩以及其动人的舞姿给人与美的享受。它们除了出现在油画、硬币、邮票、摄影作品、纺织品等艺术作品中以及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外,其标本还被用来制作成各种工艺品。在透明容器, 如玻璃 (有机玻璃) 盘中放入整体的蝴蝶标本, 整理成各种生态状, 再配以花草树叶, 封好后即成为各式各样的工艺品。也有的将蝴蝶包埋在透明的琥珀等介质中制成工艺品,或者通过压膜制成各种贺年片、头花、耳坠等工艺品。达摩凤蝶是观赏蝴蝶的佼佼者。

简介达摩凤蝶(学名:Papilio demoleus,又名达摩翠凤蝶或无尾凤蝶,台湾又叫作花凤蝶),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广泛的凤蝶。与其他凤蝶不同的是,这个物种没有突出的尾部。该物种和另一个类似的物种非洲达摩凤蝶一起被称为“死亡之蝶”。该物种是害虫和入侵物种,已从旧大陆的蔓延到加勒比和中美洲。

形态特征这种蝴蝶无尾,翼展为80-100毫米。背部颜色为黑色。前翅有大量不规则的黄色带。这种蝴蝶翅膀上的还有不规则斑点。后翅上部有红色斑点,周围有蓝边。

成虫翅展80~95 mm,体侧黄白色,体背黑色或黑褐色。翅黑色或棕黑色,前、后翅的斑纹除后翅前缘中斑及臀斑颜色不同外,其他斑纹都呈黄白色或棕黄色。前翅基区及亚基区有由许多细碎黄点组成的多条细横纹,外缘及亚外缘有斑列,中区及中后区有许多排列不规则、大小不同的斑纹,亚顶角有1枚长斑,外缘波状,波谷有黄点。后翅外缘及亚外缘区有斑列,中前区及亚基区大斑相连成宽横带,带内侧弧形,外侧凹凸不齐;前缘中斑有蓝色瞳斑,臀角具红斑,外缘波状,波谷有黄点。翅反面前翅除基部有放射形条纹,亚顶角内侧有3~4枚黄褐色的斑外,其余大致与正面相似。后翅基部多3枚淡黄色斑;中区呈杏黄色斑,比其他斑列增大而清楚;其他斑纹排列大致与正面相似。

卵球形,黄色,将孵化时有黄褐色污斑。直径约1.1mm。

幼虫1~4龄幼虫鸟粪状:头部褐色,上有淡褐色云状斑;身体底色为黑色,胸部与7~9腹节的侧面有白纹;2~5腹节的侧面与背面形成“V”字形白带。老熟幼虫体呈绿色。后胸前缘及第1腹节后缘各有1条黄褐色的横带。第3、4腹节有1对褐色的斜带,带中有斑驳的紫色与白色细纹;第5腹节亚背部有1枚褐色小斑和2枚紫色小点,第6腹节亚背部有1枚紫色小点。气门褐色,臭角基部橙黄色,末端橙红色。

蛹体色因所处环境不同而有绿色与褐色两型。头顶及中胸中央各有1对短突起,腹部略向两侧突出,第4~7腹节亚背部每侧各有1个小瘤。体长约34mm。

生活习性在广州,成虫于11月中旬产卵于柑桔嫩芽上,经7天孵化。幼虫先食柑桔嫩叶,虫体渐长,食量增大,老叶亦可取食。幼虫期26-30天。老熟幼虫于11月下旬在枝间化蛹,蛹尾端固着于枝上,身体上部环系丝带。蛹体与枝条作40度左右倾斜,触动时则左右摇摆。蛹期25--45天,至1月中旬羽化为成虫。第2代幼虫,大多3月发现。以蛹越冬1。

分布范围中国内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西、浙江、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其他国主要分布于锡金、印度,不丹、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几内亚。

达摩凤蝶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蝴蝶之一。分布地区包括阿曼、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伊朗、阿富汗西部也许包括东部、巴基斯坦西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菲律宾、柬埔寨、中国南部、日本(较少见)、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夏威夷、其他太平洋岛屿也有可能。

近年来,该蝴蝶在西半球蔓延到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伊斯帕尼奥拉岛,之后到牙买加和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的蝴蝶来源于东南亚,但是物种如何抵达当地目前尚不清楚。

生长繁殖一年发生多代,以蛹越冬。成虫北部地区发生期为4~10月,南部地区全年出现。成虫飞行快速,爱访花,喜潮湿,常在水边、池塘附近活动。卵期3~6天,幼虫期14~21天,蛹期约14天。雌虫将卵单独产在寄主植物嫩叶及顶芽上,幼虫常在寄主植物的向阴面活动,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上及附近阴暗处化蛹。

主要危害主要危害芸香科的黄皮(Clausena lansium)、假黄皮(C.excavata)、食茱萸、光叶花椒等植物。 幼虫食芽、叶,初龄食成缺刻与孔洞,稍大常将叶片吃光,只残留叶柄。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人工捕捉幼虫和蛹,及时减少虫口发生基数。

生物防治在达摩凤蝶发生不严重的时期或地区,应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以保护其寄生性无敌昆虫,例如凤蝶蛹期的天敌有: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Linnaeus)和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slasus(Walker)),其寄生率达30%以上,对凤蝶的发生、严重为害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药剂防治化学防治应掌握在各代1~3龄幼虫期,喷施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500倍液,由于凤蝶幼虫抗药性差,其防效可达到98%以上。幼虫盛发期可施用每克菌粉含100亿个孢子的青虫菌或苏云金杆菌1000~2000倍稀释液,或Bt乳剂1000倍稀释液,可有效地防治幼虫为害和保护蛹寄生蜂。幼虫密度较大时应在低龄期施药,可选用下列任一药剂防治:90%敌百虫晶体1000倍稀释液、20%灭扫利乳油4000倍稀释液、90%万灵可湿性粉剂4000倍稀释液、98%巴丹原粉2000倍稀释、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稀释液、25%杀虫双水剂500~800倍稀释液、50%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